1月27日上午,2018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程序进入尾声。连续数日,作者旁听杭州代表团审议,“高质量发展”一词掷地有声,紧紧扣住杭州发展航向。
代表们认为——
横向看,到了进步慢就是退步的关键节点。杭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等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与紧跟身后的南京差别也不大,标兵渐远、追兵渐近;
纵向看,到了新动能催生慢就落后的时期。杭州从旅游名城到信息经济一马当先,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以拥江发展为抓手更好融入大湾区建设,是必须完成好的历史性命题。
如何按照省党代会、省人代会的部署,更加自觉扛起省会城市的担当,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市,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代表们迸发一场有“大”有“小”的“杭州思考”。
着眼于“大”:认清目标让杭州跑在正确轨道
“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杭州要时刻保持清醒”,1月25日下午,杭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最先发言的一位代表说,杭州的发展,特别是创新发展,与标杆性城市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着眼于“大”,认清目标让杭州跑在正确的轨道上。国际化、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全球人才招引……在多个方向性问题上,代表们各抒己见、精准支招。
第一个“大”:从国际化角度审视大通道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洪庆华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如何推进“大通道”建设,最先出现在杭州代表团审议现场。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洪庆华认为,杭州应从国际化角度,审视大通道建设。“按照亚太门户枢纽的要求,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这是杭州谋划实施地铁网络、高铁枢纽、城市快线、城市环线等重大工程的重要动因。”洪庆华语速很快,是因为他心中不仅有期待、更有焦虑。
“杭州西部五县市乃至浙江西部的交通较弱,构建大通道,对带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洪庆华话头一转,提到对带动均衡乃至超前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条通道,即杭州轨道快线。“这条通道连接机场、杭州东站及未来的杭州西站,是杭州国际化生命线,极大改变杭州东西部时空距离,来自世界各地高端人才,能够无障碍进入杭州各个板块。”洪庆华声音又高了一度,“轨道快线还能够促进杭州更加具备带动安徽、江西发展的能力,目前,杭州缺的不是决心和干劲,也不是财力和资金,缺的是空间整合能力和土地要素保障。当杭州的城市发展格局放大,更需要省里的支持。”
第二个“大”:为大湾区建设作出杭州贡献
大湾区建设,重在深谋远虑。“加强省级层面的通盘谋划”,是来自杭州的代表最急切的心声。
杭州湾往东,是舟山、宁波。自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作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舟山再次获得加速度。省人大代表、建纬(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沸十分兴奋地讲到,对标国际知名湾区、追求高质量发展,环杭州湾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浙江的大湾区建设,应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未来的自由贸易港区,进行一体化考虑。”
无独有偶,省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勤华也极为关注大湾区建设,“应当建立机构进行统筹协调,调动各方积极性,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科学合理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许勤华还建议把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作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分区,享受相应政策,加快对外开放,为环杭州湾大湾区发展作出杭州贡献。
第三个“大”: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积极作为
省人大代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委员、副会长章靖忠
今年是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
“新一轮对外开放”,是省人大代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委员、副会长章靖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识。“以前,我们是被动引进来,要资金、要技术,‘一带一路’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我们主动对接国际市场,主动站到国际舞台中央,更好地进行全球性的资源配置,意义完全不同。”
浙江和杭州怎么干?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必来信心十足、期待满满。“浙江有很多具有国际视野、有整合国内外资源实力的民营企业,已经在跨国投资、跨国经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开花结果,建议省政府建立协调机制和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在投融资、审批等方面给予有效支持。”
站上世界舞台,加快的是高端产业发展、提升的是传统行业转型、促进的是杭州人才国际化。省人大代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说,未来30年,我国国际化改革开放还将吸引更多全球年轻人到中国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杭州应该作出独到的贡献”。
省人大代表、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
着手于“小”:办好民生“关键小事”共享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牵一发动全身,既抓好支撑杭州长远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又抓实民生“关键小事”,将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统一,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回应。
第一个“小”:将“最多跑一次”做更细
杭州代表团连续数场的审议,高质量保障民生是重中之重。“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府改革领域的集中体现,它的出镜率相当高。
“最多跑一次”去年开始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水福连连说到,“在大会小会上都表达出担心”。他说:“感觉这个事情做不成。”不过,来到2018年,王水福代表反倒在大会小会上道歉,告诉大家“我错了”。谈起自己一年前的想法,王水福代表忍俊不禁,他说:“这一年改革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心和担当,承认这样的错误,我很乐意。”
一年下来,杭州“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已达一万多项。改革成效就在身边,让更多代表有了更多期待。省人大代表、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俞红发现,许多窗口缺少清晰流程介绍、许多百姓对改革不太了解,“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还原各项事务办理的流程以及申请材料,让企业和群众快速地了解办事流程。同时,部分老年人无法采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社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让‘最多跑一次’改革无限深入群众。”
省人大代表、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水福
第二个“小”:加快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中央多次定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刚刚成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城市,杭州代表团关注的一个焦点,毫无疑问是如何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省人大代表、建纬(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沸翻开手中的报告,指着一段关于“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的表述说,从“重购轻租”到“租购并举”,浙江任重道远。他不无担忧地说,浙江和杭州城中村拆迁改造持续推进,大量以年轻创业者为代表的产业人口导入,租赁房源却显得不足。“2017年上半年,杭州租赁市场的平均租金为3722 元/月,同比增长7.51%,一些人近一半收入花在了房租上。”
怎么解决房租高、租房难的问题,陈沸认为可以从“降低租房成本”上想办法。“可以结合个人所得税改革,将个人租金支出,纳入税前抵扣范围,既有利于降低承租人的居住成本,也可以推动承租人履行租赁合同登记备案义务,促进住房租赁市场规范发展。”
第三个“小”:建立居家式养老服务
伴随着我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越来越受重视。杭州代表团数日的讨论中,养老服务的热度值依旧很高。
省人大代表、杭州下城区仓桥社区党委书记、公共服务站站长赵乃刚掌握了一组全省老龄人口数据。据统计,2017年,浙江省65岁以上的老人有619.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2%。“现在越来越多老人选择了养老院,但有的老人认为,养老院没有在家里过得舒服。另一方面,老人担心自己去养老院了,别人觉得儿女不孝顺。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固化,即使住进了养老院,也不容易打开新的社交圈。”
赵乃刚代表认为,在增加硬件投入时,也需要注意增加养老院专业社会工作者,培养培训专职护理人员,提高能力和素质。“硬件提升时,‘软件’也要跟上,不仅要让老人住得进,也要住得牢,更要住得开心。”
省人大代表、杭州下城区仓桥社区党委书记、公共服务站站长赵乃刚
杭州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首场审议中,“最美丽、最安全、最让人向往的城市”的期待,成为令人心神向往的城市图景。当杭州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起着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城市魅力越来越足,综合实力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更加快速让图景变成现实。
来源: 浙江新闻 | 作者: | 责编:陶嫦君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