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新闻详情 A- A+
养老院规定探望父母奖钱 “孝顺”真的变味了么?
发布时间:2016-12-05 13:47:18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点,可能对于苏州市福星护理院来说感受更深一些。这家以接收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也为生命垂危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和善后处理服务的民营护理机构,为了鼓励病人的儿女多来探望老年病人,别出心裁地推出“奖孝金”,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奖孝金”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老人相关费用时抵用。

 
  果然灵验,看望老人的子女多了很多。护理院兑现承诺,为住院老人的227名子女发放了3万多元的“奖孝金”。

W020161205375731380538.jpg

  然而好事的后背,是网友对于老人儿女几乎一边倒的唾骂声。网友普遍认为,这些儿女不是为孝而来,而是为钱而来。往狠里说,常回家看看,法律都没能解决的事,一两百元钱就把这些做儿女的搞定了,所以可耻的是儿女。
 
  站在道德高地的键盘侠们,之所以义愤填膺,可能最大的问题是混淆了护理院与养老院的基本差别。从苏州这家护理院的相关资料来看,这家民营护理机构,其实是一家医疗卫生单位,接收的老人中,很多是中风后遗症、植物人、癌症晚期、老年痴呆以及各类重症手术之后需要长期卧床、康复及其他生活不能处理的患者。从大概念来说,应该属于临终关怀的护理服务性机构。
 
  两个月一两百、两三百元的“奖孝金”,对于探望老人更勤快的儿女来说,多多少少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最重要的还是这种激励方式,挠到了做儿女的心底里最柔软的地方。与其说这些做儿女的,看重的是这一两百、两三百块钱,不如说是看重了这个被钱所激活的孝心善意。毕竟这个钱还是要用在老人身上,它唤醒儿女重视孝道的意义。

2012-07-19-16050772-800x537.jpg

  有网友表示,法律没有激活常回家看看这么一个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孝道,一两百元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这是有失偏颇的。这项法律法规明确之后,至少在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身上,对于常回家看看,意识是肯定增强了。我们不能因为不常回家看看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在一些个体身上表现得依然突出,就否定这个法律文本的意义、否定天下所有做儿女的孝心。同理,我们不能因为苏州这家护理院的一个激励孝心的方式产生了效果,就把所有的效果都归功于金钱奖励的杠杆作用,这也是相当武断的。
 
  在“奖孝金”激励作用下,从此更多地去看望老人的儿女,不仅不是像我们一些网友所指责的那样可耻,反而是同样可敬的,可亲的。他们不缺这点钱,但他们意识到自己缺少了尽最大努力与孝心去关爱老人的这个本应不该淡却的意识,这不是他们不怕法律、贪爱一两百元钱,而是在法律的文本落地过程中,其实我们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去激活儿女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孝心与爱意。是我们这个社会,还没有真正找到更令人喜闻乐见的、激活儿女孝道的方式方法。这才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用心去思考的一个命题。
 
  苏州这家护理院推出的“奖孝金”,它不仅为住在护理院里的老人子女们起到了激活孝心孝道的作用,而且实际上,给了我们这个社会很多的启迪意义。它表明,整个社会的孝心光靠一纸法律文本的标尺,作用是有限的。让严肃的法律文本与活泼的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社会元素都能参与进来,它能够让社会的孝道孝心,起到一加一等于二、甚至大于二的效果。
 
  (刘雪松)

wKhJClhEGeMEAAAAAAAAAAAAAAA550.jpg

  网友声音
  • “奖孝金”提供了物质回报,尽管在道德上看上去不够美好,却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作用。作为一种“柔软的力量”,有助于孝道回归,也未尝不可。
  • 尽孝心居然用金钱来推动!金钱能阻挡道德底线的突破吗?只能说是痴心妄想!可想而知能送老人进养老院的儿女是缺钱的主吗?金钱不能解决道德缺失!
  • 好了,知道钱可以买亲情了,下一个。
  • 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不否认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
  • 疏忽了精神赡养,毕竟与遗弃等违法犯罪行为不能同日而语,道德教化最宜润物无声。
  • 有些事情无法改变,那么顺着它来,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奖孝金”强迫尽孝是越界行为
 
  奖孝金这一设计,其问题最大的地方还不是金钱刺激,而是子女探望记录的公示制度。公示就形成了一种道德强迫。
 
  “奖孝金”可以暂时勾起他们内心的思念和愧疚,但无法消磨因长期亲情分离产生的“亲情疲劳”。要使藏在心里的孝顺化作温馨的行动,“奖孝金”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常回家看看”早已入法,尚且不能解决老人的精神需求,一个“奖孝金”又奈其何?
 
  (来源:新京报)
 
  为何要去纠结“真假孝顺”
 
  可以说,养老院此举是从老人的立场出发,目的只是想办法让老人高兴起来,并不是非要给不孝子带上“孝顺”的高帽子,或者要搞清楚谁家的子女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孝顺。“奖孝金”制度并没有什么不对,事实上,关于促进孝道的努力,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或者是一个小小养老院的院规,都只能从外力对人们给予提醒、规劝,而即便这样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让孤苦的老人越来越少,也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子女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实在是一件旁人无法窥探和强制的事情,而是有更为复杂的成因。
 
  (来源:济宁日报)
 
  “奖孝金”是奖励更是提醒
 
  部分不肖子女把父母当成了“包袱”,把养老机构当成了安放老人的“寄存处”,一旦将其送进养老院便不闻不问,甚至更有人玩起了“失踪”和“蒸发”,这显然是有悖传统美德、触犯法律法规的不齿之举。养老院对经常看望老人的子女发放“奖孝金”,既是对尊老敬老行为的褒奖鼓励,也是对儿女尽精神赡养义务的善意提醒,更不失为以正面激励举措规避“甩老”现象的有益尝试。
 
  (来源:北京晨报)
 
  

来源: 中国网综合    | 作者:中国网综合    | 责编:俞佳慧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