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新闻详情 A- A+
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理由铭记南京大屠杀?
发布时间:2017-12-13 14:07:04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正逢南京大屠杀80周年。

       13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与此同时,国内20家反映抗战主题的纪念(博物馆)和全球208个华侨华人社团13日同步举行悼念活动。

微信图片_20171213141134.jpg

       80年前的这一天,日军占领中国南京。之后的6周内,这座昔日的古都沦为人间地狱,砍头、活焚、活埋、轮奸……一系列让人无法想象的罪行不断发生。在日军的蹂躏下,超过30万同胞死于非命,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城市人口从最初的100万骤减至不到30万。

       如今,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理由铭记这段历史?

       铭记大屠杀 只因不该遗忘

       我们今天要记住南京大屠杀,不是因为我们愿意记住,而是因为我们由于道德的责任,必须记忆。

       对于曾经重大民族灾难的举国公祭,是国际惯例。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也都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公祭的形式来祭奠死难的国民,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黑暗的一页,它的野蛮行径不亚于任何一起有记载的暴行;然而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起惨剧才回到了国际社会的视野中,而究其原因是因为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共同沉默。

微信图片_20171213140654.jpg

       发起南京大屠杀的日本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美国地缘政治的产物。一方面,众多研究战后日本的文献显示,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并不是无条件的,作为交换条件,美国保护了日本天皇不受清算。另一方面,朝鲜战争后,美国为了制衡苏联和中国,终止了对日本政治制度的战后改造,还扶持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这两方面的后果是,本该为“二战”负责的日本天皇和右翼政党势力得以保留,两者的政治合法性来源之一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化,将自己打造成世界和平主义者、东亚文明捍卫者和太平洋战争受害者等形象。因此,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罪行,也就成为了日本政府理所当然的选择。

       在这里,我并非是为日本开脱。日本在“二战”期间在亚太地区犯下一系列反人类罪行罄竹难书,拒绝承认历史的日本始终是一个不值得原谅的“非正常国家”,也始终是一个危险国家。

       而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也曾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宣传和研究不受重视。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受到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刺激,中国学者才开始申报科研课题时正式提出了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研究。南京大屠杀才逐渐回到公众的视野。而从1994年起,江苏省和南京市每年12月13日举行各界人士参加的悼念仪式,但直到2014年以前均停留在地方层面。

       如今,国内外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认知逐渐加深,中国政府设立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加拿大安大略省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这一系列的举措提醒世人,这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在册幸存者已不到100人,面对日本右派仍然叫嚣着“大屠杀不存在”,我们中国人更不能再沉默。

       历史未必重演 但恶仍会继续

       铭记历史并非是为了渲染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的教训,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一切屈辱苦难历史的缩影,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20世纪这个“极端年代”的一个社会横截面。如今我们身处在一个截然不同的21世纪,除了勿忘历史,除了自强不息,除了坚守和平的信念,我们还应当从南京大屠杀中吸取哪些教训?

微信图片_20171213140718.jpg

       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作者张纯如列举了三大教训:

       (1)人类文明本身非常脆弱,人类极易被貌似理性的危险观念所煽动,容许青少年压抑善良的天性,被塑造成高效的杀人机器。

       (2)不受监督的权力,会使极端的暴行成为可能。由军队和皇室精英控制的威权政体,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策动整个民族去实现少数精英的病态目标。

       (3)人类心灵竟能如此轻易地接受种族灭绝,使所有人成为消极的旁观者,面对不可思议的暴行时无动于衷,只是因为“这些罪行远在天边,不会对我们个人构成直接威胁”。

       南京大屠杀并非孤例。与南京大屠杀一样,土耳其人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清洗、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日本在新加坡和菲律宾马尼拉对平民的大屠杀,以及在20世纪下半叶发生在柬埔寨、卢旺达、巴勒斯坦、波斯尼亚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暴行,不仅充分体现了极权制度下的“平庸之恶”,更体现了人性本身的自私冷漠。因为上述这些反人类罪行发生时,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反应不过是“一边收看新闻,一边搓搓手而已”。

       今日的中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80年前的那个中国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语;而全世界对于和平发展的向往也愈来愈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大屠杀重演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但这并不能说人性的残暴、贪婪、冷漠、麻木也将被终结。否则,我们今天也就不会屡屡读到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了。

       正如在对纳粹党徒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中,汉娜•阿伦特所引发了关于现代伦理学的思考一样。对南京大屠杀的缅怀也应当将我们引向如何“不作恶”的思考。

       南京大屠杀的教训告诉我们,当暴行发生的时候,“不作恶”比“作恶”更难,任何人,无论是集体无意识的施暴者,还是冷漠无作为的旁观者,也都是恶的附庸。

       人可以依附恶 也可以抵御恶

       1974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著名“监狱实验”中,每一位志愿者被允许对被实验对象施行最高300伏的电击惩罚,虽然大多数人在心理学家的指令下完成了实验,最高电击甚至达到450伏。但仍有少数人面对实验对象的哀求提前退出。这少部分人的举动恰恰说明,人类的理智是可以抵御“作恶”的可能。

       回顾南京大屠杀发生至今80年的种种,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少数人对“恶”的抵制。我们可以看到,在80年前的恐怖岁月中,面对国际社会的沉默,那些身处南京的国际友人们是如何建立起救人无数的“南京国际安全区”,又是如何记录下日军的罪行,并突破层层阻力将之公之于众。

       我们也可以看到,面对日本政府一再地歪曲历史,家永三郎、小野见次、洞富雄、本多胜一等一批有良知的日本人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捍卫真相,揭穿谎言,他们有些人遭到恶毒的攻击诽谤,有些人则成为右翼极端分子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我们同样应该看到,当全世界的史学家用欧洲的视角诠释“二战”,忽略“南京大屠杀”时,那些国内外的历史学者们又是如何使世界承认,中国战场同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人在为世界和平付出的牺牲,作出的贡献同样不可磨灭。

微信图片_20171213140722.jpg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尊严,人的尊严在于独立而自由的精神。我们今天铭记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为了我们的过去,更为了我们的未来。

       作为一场摧残共同人性的悲剧,铭记南京大屠杀也将提醒我们坚持理性的判断,坚守良心的底线,拒绝麻木不仁,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世界。(本网评论员 杨云寒)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杨云寒    | 责编:杨云寒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