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多次对华大基因CEO尹烨“开炮”。
饶毅称尹烨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广的华大基因旗下益生菌“就是假药”。饶毅表示,肠道细菌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但学术界“迄今没有拿出可以有效应用的产品”,“全中国现在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不是假药”。
尽管用词足够严厉,但尹烨及其所在的华大基因却出乎意料地“低调”,特别是尹烨仅以四个字“谢谢指教”作为回复。
01
此前饶毅已连发多篇文章针对尹烨。他认为尹烨的科普视频中存在伪科学,生物学知识背景有限。围绕这一核心质疑点,饶毅先后表达了尹烨“说谎”、“博士学位水”、“呼吁华大开除”等观点。
伴随着事件在网络上逐渐发酵,7月24日,尹烨在其公众号回应“谢谢指教”,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回应。尹烨所属的华大基因也表示“公司不会就此事发布公告,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饶毅与尹烨的论战,也让互联网舆论阵营分化,网上有不少科普KOL,认为对科普工作者不应苛责,也有不少从业者认为,做生物科学“布道者”不是儿戏。
在尹烨逐渐拥有更多的流量同时,行业对其为何要做网红企业家的探究和质疑就越多。
华大基因虽号称医疗服务领域的高科技公司,但最终依然凭借的是营销与渠道优势抢占市场。但这也意味着,华大基因能一时占据市场先机,却不见得能一直在专业性被质疑的环境下持续在行业内保持优势地位。
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喜欢张扬“网红”的华大基因真的不懂吗?
02
华大基因的“红”可不是“名不副实”。只不过是,这种“红”的方式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嗤之以鼻。
2018年6月,华大基因被举报伪高科技忽悠欺诈涉嫌贿赂官员。同年10月,科技部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华大基因未经许可,将部分人类遗传资源信息从网上传递出境。这一年,“举报门”、“基因数据外泄”等事件将华大基因的口碑质疑推向了高潮。
作为一家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华大基因为什么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技术研究,而是刻意去打造各类网红,且把费用和时间多用在销售渠道和市场开拓上呢?
如果探究一下“网红”的正面意义,那大约是:在早期,网红企业家能促使更多人意识到基因检测的意义,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
如此而已。
再追究一下本质,华大基因就有些“不堪”了。数据显示,2021年在公司营业收入下滑近20%的情况下,销售费用却不降反升,为12.38亿元,同比上涨了14.82%。同时,研发费用比2020年有所下降。
仅仅从投入来看,显然这家科技公司更看重销售而不是研发。这也恰好与其潜心培育“网红”的出发点一脉相承。
03
令饶毅和大众普遍不理解的是,这家头顶“科技”光环的公司为何不认真搞科技,而是喜欢推出各色“网红”并打着高科技的幌子行急功近利之事?也难怪有人说,“饶毅终于揭开华大的画皮”。
也许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尹烨以“尹哥聊基因”为微信名字所做的回复——孤零零四个字挂在网上:谢谢指教。
既不是拿出“理”和“据”为自己辩护,也有一副“你爱说啥就说啥”的蔑视态度。
而其所在的华大基因则也是一副“不怕开水烫”的“风采”:公司不会就此事发布公告,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放开视野,科技公司把精力本末倒置似乎不在少数。在质量和数量——可以理解为科研水平和销售额度之间纠结着的科技公司还有很多,能静下心来钻研技术、将研发费用占营收较高比例的科技企业却有被看作“落伍”的趋势。
这等趋势让人格外担忧。
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科技公司最终要靠产品的科技含量来赢得市场、赢得长久的发展,急功近利、弱化研发的科技公司其实已经远离科技的本质。
面对质疑仅仅用“谢谢指教”来回应,没有任何表情,充斥着无所谓的态度,充满了蔑视的态度,这种吊儿郎当的回应,看上去是在藐视一个科学家,实际上真正表现的是藐视科学,藐视公众的认知!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卢桥辉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