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冷天气到来,学生能否不穿校服,或者校服是否可以不用外穿,都会在网上引起一波讨论。
近日“穿上校服变法式小面包”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01
最近因为各地气温下降,这个讨论愈加热烈起来。
有学生发布视频表示,学校要求必须把校服穿在外套外面,学生们纷纷肿成米其林轮胎人,胳膊更是像企鹅一样放不下去。
有媒体因此发起话题讨论:“天气这么冷,校服怎么穿?”引起大众热议。
这貌似“小事”,却连着千家万户。凡事涉及民生、范围广的事情就该引起重视。
以广州为例,不少小学不再强制校服外穿,有的学校的冬装校服有加绒版,还有的学校有加厚棉服校服外套供家长选购。
但也有家长抱怨,不少初中硬性要求最外面的必须是校服,由于很多衣服都塞不进校服里,只能少穿。
于是,“寒冬能否不穿校服”便成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一种迫切呼吁。
现实中,一些学校为了学生着装的整齐划一,并没有因“天”而变,因“温”而改,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迫切愿望,依然选择让学生穿校服上学。如果学生出现违规穿着自家服装上学,往往不是被批评、被罚站,就是被扣分到班。
于是,学生不得不被“逼”着在大冷天依然穿校服上学。
02
连地处华南的广州都如此,其他中部地区、北方地区这个问题就愈加明显,也愈加严重。
近日全国多地都遭遇气温“大跳水”,与一些“固执”的地区不同,有的教育局就根据实际情况,发出提醒,不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
浙江宁波多所学校发出通知,近日气温较低,学生可以不穿校服,注意保暖。
12月20日,厦门市教育局下发工作提醒:寒潮来临,各学校在家校联系过程中可以温馨提醒学生做好防寒保暖。近期气温较低,不要强制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
12月22日,泉州市教育局发布工作要求提到,要提醒学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得强制穿校服。
漳州已有学校通知,21日起,由于气温降幅较大,学生以保暖为主,可不穿校服。学校不检查校服着装。
其实每年冬天这样的天气,都会让人们的话题聚焦到了这个特殊的问题上——校服。学生是否可以不穿校服,或者校服是否可以穿在外套里面,都会在网络上掀起一场热烈的讨论。
关于校服的争议给予我们的思考有:校服的规定是否应该更加灵活?是否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毕竟,在寒冷的冬天里,保暖才是最重要的。
03
校服问题本来是一个不值得大肆讨论的问题。但它因为牵连着千家万户,由此成为一个必须要重视的民生问题。
凡民生问题,就要格外看重社会的整体感受、反应和评价。应该从民生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的“一刀切”。
讨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校服问题之所以在冬季寒冷季节到来时都会引发一番争论,那必然有着它必须拿出解决办法的足够的理由。
校服象征着一种身份,在学校,它的影响更深一些,都穿校服,意味着彼此在穿着上不会太讲究,更不会根据穿着来评价。校服也能营造一种团队精神和平等的氛围。这是过去有关校服定位的常见解读。
但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在保暖与整齐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之间,选择保暖更符合大家的愿望。自然也不会面临一些人小题大做所谓的会出现价值崩塌的危险,或者孩子的世界就会颠覆之类的担忧。
总之,面对寒冷天气关于校服的争议,应该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没必要固守表面,更应该多考虑实际。毕竟,与统一校服的整齐比起来,学生的暖和与否才是更现实的问题。
“民生为本“,“教育温度”,由校服而联想到其他民生问题,也都应该遵循同样的逻辑:注重实际内容,抛却表面形式。一切以民众的呼吁和需求为政策导向才更符合其处理理念。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卢桥辉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