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新闻详情
潮评社:它们显露出教育前行中的哪类趋势?
发布时间 | 2024-01-06 09:09:30    

   最近几天,有两则消息引起格外关注,他们都与教育密切相关。而有关教育的哪怕是风吹草动,都会牵连万户千家。

  这两则消息何以引起关注和反思?它触动了教育改革的哪一根神经或者露出了教育前行的哪一角冰山?

  01

  一则是,1月2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示的8名高校大学生拟跨省转学的信息:1人为转入、7人为转出,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

  这份跨省转学信息的关注点在于,大多是北京本地学校的学生向其他省份转学,且不乏从清华大学转入双非院校者。

  整体来看,转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声誉好于转入学校的实力和声誉。这样的“逆向转学”打破了传统的就高不就低原则。自然就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

  另外一则是,近期深圳多所初中取消晚自习。深圳市教育局在答复网民时明确表示,不提倡初中阶段开设晚自习。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晚自习学习、唯恐输给其他学校的家庭和学子来说,一定是五味杂陈,不知道该支持还是该反对。

  毕竟,你追我赶、层层加码很久以来就是教育的常态。“双减”之后,一直有家庭在暗中补课,唯恐输在跑步途中。这种担忧心理尚需时日平息。

  02

  论逆向转学,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传统名校观念的挑战,更是对教育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人生规划,不应该雷同,也没有必要雷同。每个人性情不同,智力不同,兴趣不同,人生规划也不同,没有必要生硬地套进一个教育“模子”里。

  名校固然有其无可比拟的资源和声誉,但并非所有人的发展都适合在名校中求学。社会应该尊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将名校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就教育的本质来说,它并非仅仅是追求名利和地位的手段,而是关乎个人成长、自我实现和人生价值的过程。

  我们应该尊重这样的选择。而整个国家教育多元化的可能性和细微进步也正是在这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场景中。

  我们还应该反思整个社会对于名校的过度追求和崇拜。事实上,随着社会多元化场景和现实的日渐增多,人们真正可以找到“条条大路通罗马”那样的符合个人意愿的人生道路。这样的选择在教育人性化并且发达的国家早已习以为常。

  论取消晚自习,同样有着比较明显的苗头和符合大多数人心愿的趋势。

  其实,细心的人从一则“通知”中就闻到了一丝宽松的气息:教育部网站2023年12月27日消息,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近期已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规定:不得将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纳入课后服务收费项目。

  这显然是一个“冰裂”的信号。

  尽管有个别家长有着担忧甚至不认同,但是考虑到学生在校时间、学业负担、身心健康以及家庭教育、亲子交流等因素,落实“双减”政策,在每一个环节上做减法,已经是一种趋势。

  03

  中考、高考是教育的两场“大战”,它的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受教育者的人生走向和未来前程。对孩子教育格外呕心沥血的家长们,把学子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试图打造得完美无缺。

  由被喻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过来的一代受教育者,在教育深度改革尚未有巨大变化的前提下,只能更加注重下一代下下代教育的步步紧随。所谓“卷”,也似乎成了无可奈何的集体选择。

  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开始的一些变化,或者出于主动,或者出于被动,都是一种更加符合教育本质的迹象,比如逆向转学,比如取消晚自习。等等。

  如果说,取消晚自习算是“双减”教育政策理念落地再次延伸的一个标志的话,那么,逆向转学则更明显地透露出教育舒展的趋势。

  这应该说是一种令人欣慰的苗头。一个有多项选择可能的教育题目,总胜过独一无二的“拼”和“卷”。

  在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最终回归其本来面目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迹象都是值得关注和欣慰的。

  毕竟,全社会教育的成功与否,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都要依赖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舒展而个性化明显的抉择。而身心健康,自觉自愿,才是这种力量的重要源泉。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辛文    | 责编:周宣印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