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万观众来看烟花大会和灯光秀!那天晚上的路上全都是人和车,我们压力很大。后来统计得知,当晚辖区一共发生150起交通事故,通过‘浙里快处’,我们居然当晚就全部处理完了,群众也全都满意,事后也没有一起投诉!如果按照原来工作方式,不少群众要在路上堵过晚上12点,要到第二天才能处理完。”杭州交警韩玉枫在2023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之一就是“浙里快处”这个工作小帮手的上线。他们是杭州最早的试点单位。
最近,陈女士开车带儿子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看专家门诊,在医院附近,遭遇两车刮擦事故。眼看门诊约定的时间要到了,再加上儿子的视力问题带来的情绪压力,陈女士拨打122报警电话时自己也情绪崩溃。接警员一边安抚她,一边远程指导她使用“浙里快处”,上传事故照片、快速撤离。从事故发生到完成责任认定、保险一键报案,全程不到15分钟。陈女士带儿子准时赶到在医院就诊,事后,她专程给杭州交警打电话表示感谢。
“浙里快处”,是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理的快速系统,也是浙江警方的“一件事集成改革”2023年度重要创新。
韩玉枫所在的四季青中队,是杭州市区交通最繁忙的区域之一,路上磕磕碰碰自是少不了,资深事故处理民警从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再开始处理交通事故,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占用了大量警力。每到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型社会文化活动举办,交警的工作压力尤其大,“浙里快处”帮他们转移了一大部分的麻烦。
今年1月,韩玉枫所在的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上城大队四季青中队成为“浙里快处”的杭州试点。不久,这套系统就迎来大考:2月5日,“迎亚运 庆元宵”烟花灯光秀活动在钱塘江畔举行,最佳观赏地就在四季青中队辖区。
在“浙里快处”改革前,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需电话报警,保留事故现场,等待交警现场勘查取证;当事人还要向保险公司报案,给车辆定损。由于当事人不敢挪动现场的事故车辆,遇有雨雪天气或早晚高峰,通常在路面等上半小时,极易造成道路拥堵或引发次生事故。
韩玉枫说:“‘浙里快处’极大方便了群众快速处理事故,也为民警减负,让我们腾出更多警力用于治堵保畅。”
极限压力测试成功之后,这套系统在浙江全省迅速推广。
近三年,浙江全省年均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200余万起,其中非伤人事故占交通事故总量的80%以上。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按以往的方式处理不仅手续多,群众多头跑、多次跑现象也很突出,体验感较差。”
2023年初,根据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部署,省公安厅联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启动非伤人交通事故处理(浙里快处)一件事集成改革。
对于不涉及人员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也不存在酒驾、醉驾、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交通事故,浙江警方决定通过交警、保险等跨部门数据融合,打造“浙里快处”网上平台,实现交通事故“云端”快处快赔。
传统模式下,车辆发生事故后需要“报案-处警-定责-保险报案-定损-理赔”6个步骤,采用“浙里快处”机制后,最短能压缩至3步,即“报案-定责-定损理赔”。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可通过“浙里办APP”的“浙里快处”模块或者微信小程序,一键进入系统报警。如果拨打110报警,将收到含有H5登录页面链接的短信,直接点击即可进入系统。
系统基于“浙里办”认证会自动关联相关信息,当事人只需三步完成操作:上传事故现场照片、输入车牌号、输入当事人驾驶证身份证信息。
该系统受理警情后,民警会调用视频信息,依托跨部门数据,对当事人身份、车辆、保险信息等数据自动比对系统,核实事故信息,实现远程取证、在线定责。与此同时,系统将事故责任认定书连同相关数据自动流转至当事人和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接到事故信息后进行线上定损,同步发起理赔服务。
依托开发应用“远程视频”模块,必要时后台工作人员可“手把手”引导当事人操作。
在宁波,积极深化远程视频调处模式,当事人仅需根据指令移动摄像头,工作人员全程代为在线视频截图取证,即可完成事故的处理,实现交通事故一键报警、一键处置。
在绍兴“交通事故网上处理中心”,这里的辅警和保险工作人员可以最大程度协同绍兴交警的视频巡逻岗位、调度岗位,大大节约了宝贵的警力。
中国人保财险浙江省分公司理赔部核损报价分部经理李达介绍,按照“浙里快处”服务公约的约定,在浙江区域内,出险时间在7时至20时范围内的非人伤事故,且单车损预估不超20000元,物损不超2000元的交通事故可以通过“浙里快处”报案处理。
“目前来看,保险理赔从报案至结案完成的平均周期约9天,比原有传统模式处理的案件周期快了6天,浙里快处中75%以上的案件是在6天内完成赔付。今年以来,人保财险公司就减少了理赔现场查勘约16万件,极大地节约了理赔现场查勘时间和车主等待时间。”李达说。
“浙里快处”也让保险诈骗难以遁形。
在嘉兴,积极推进“浙里快处”骗保预警子场景应用,通过事故地点、身份、车辆等数据碰撞和“红、黄、绿”三色赋码,主动预警骗保案件58起。
“浙里快处”通过系统建模,定期碰撞分析事故车辆号牌、驾驶人、报案理赔等历史数据,智能检测虚假报案、理赔诈骗、保险扩损等嫌疑行为。该平台启用以来,已精准预警违法嫌疑人593名,保险公司通过拒赔、追回赔款以及嫌疑人放弃索赔等挽回经济损失共计1.08亿元。今年8月,嘉兴公安通过“浙里快处”数据研判破获一起系列保险诈骗案,涉及伪造交通事故300余起,涉案金额150余万元,3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全省交警依托“浙里快处”应用精准治理道路隐患,综合分析每起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形态、损害程度等数据,形成交通事故分布“热力图”,精准锁定事故多发、易发的隐患路口和路段,推动落实闭环治理,累计发现并整改事故多发点段3301处。
依托“浙里快处”大数据,各地交警围绕7大类事故形态针对性推送宣教视频,目前67万余人次获定向宣教。
自3月至今的8个多月,浙江公安借力改革大势、聚焦民生小事的这项改革让群众、保险公司、交警部门“三方共赢”。全省运用“浙里快处”快处快赔交通事故164万余起,事故处理时间从平均35分钟缩短至11分钟,实现2000元以下车损事故1日赔;大额车损事故保险理赔时间从平均14.5天缩短至8.6天;交警出警量、保险公司查勘量“双下降”。
杭州、宁波、嘉兴、绍兴4个城市被公安部列为全国交通事故视频快处试点城市。
在舟山,针对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财损事故占比高、投保率较高等实际,在全省率先推进非机动车非伤人事故“云处理”改革,推动“浙里快处”从机动车向非机动车延伸,打造便民服务又一利器。
来源:潮新闻 | 撰稿:陈蕾 通讯员 项杨 谢晓颖 张力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