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数字浙江 新闻详情
人形机器人来了,浙江如何“进击”?
发布时间 | 2024-04-02 08:51:19    

  身高1.5米,体重50千克,能打招呼,会跳舞,“生”在江南的它,手指一抬一放,甚至上演了一场绝美的茶艺秀......

  它叫“领航者1号”,近日,它在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上首次公开亮相,并收获了广泛的关注。

  “领航者一号”的诞生,让中心负责人熊蓉非常激动,她表示,这是团队投身机器人研发至今,迭代了18年的最新成果。“领航者一号”,完全自主研发,可顺利完成擦桌子、斟茶倒水等动作,也能在复杂地形平稳快速行走,并且支持物品搬运与抓放,在国内相关领域内属于第一梯队。

  “领航者一号” 受访者供图

  人形机器人,顾名思义,是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完成不同的工作。“领航者一号” 拥有一副灵活的身体、聪明的大脑,在“像人类”这件事情上,就是多方位的“佼佼者”。

  “灵活的身体”得益于它搭载的新型行星减速器、高功率密度关节、轻量化仿人机械臂和多自由度灵巧手。其中多自由度灵巧手有15个手指关节,6个主动自由度,指尖力10N,单手重量600g,关节速度150度/秒,走路速度能稳定达到1m/s。

  “聪明的大脑”则来自于AI大模型、算力、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综合支撑。熊蓉告诉潮新闻记者,一直以来,类人灵巧操作能力是机器人亟待突破的瓶颈和短板之一。“领航者一号”创新性采用了模拟学习同非线性运动控制紧密融合的方式,拥有快速学习人类动作的能力。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的集大成者,无论是从整机系统还是感控能力的设计,都有巨大的挑战性。

  早在2006年,团队率先研制出小型仿人足球机器人,实现多机协作踢足球,并连续十多年在全国赛事上获得冠军。“印象最深刻的是2008年,团队研发出乒乓球对打仿人机器人,当时对于如何选型,如何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降低质量等技术上,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激发我们更努力去探索出一条独立自研的发展道路。” 熊蓉充满了感慨。

  “领航者一号” 受访者供图

  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哪?团队骨干成员周忠祥认为,与人体结构高度相似的“人形”,代表着更多的亲和力,也能够具有较高的行动灵活性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将来为人类提供更便利的生活。但目前来看,半结构化的生产线或工业环境可能是人形机器人最先落地的优选。

  “领航者一号”背后有一支全域型的人才团队,其中博士占比约42%,硕士占比47%,从技能范围上则涵盖了工业设计、机械结构、电器硬件、运动控制算法、智能感知算法等领域。

  “人才在一次次技术迭代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社会大环境、政府政策的支持,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熊蓉提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激励我们去创新出更高质量、高效率、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浙江省率先在宁波市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智能感控技术研究和整机系统研发,全力打造集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产业发展、产业辐射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希望能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动,通过共建合作,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熊蓉表示,创新中心在推进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的同时,将集成各方力量,就电机、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进行开发,并提供应用场景和推广,推动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

  记者观察手记:

  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爆发正掀起前所未有的行业变革风暴。作为集AI、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人形机器人”,是全球科技领域炙手可热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无疑是将对社会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质生产力重要载体。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基于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大判断。而从熊蓉团队十八年磨一剑的坚持中,也验证了我国创新人才对于未来提前谋划、率先布局的战略眼光。

  眼下,浙江省聚焦“人形机器人”产业,也率先发力,产生产业链协同效应。截至今年3月,宁波机器人全产业链拥有规上企业50余家,实现规上产值近80亿元,基本形成了涵盖关键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应用及科研等机器人全产业链体系;以“机器人智谷小镇”为中心的余姚机器人生态圈已逐步形成,核心区入驻企业100余家,83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在周边落户……

  在核心零部件应用研发上,浙江公司海康威视、浙江大华、阿里巴巴等在视觉传感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多年技术累积。今年,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UnitreeH1”更是在英伟达2024年GTC大会上亮相,成为全球“明星产品”。

  在采访中,不管是熊蓉还是团队成员都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通过自主研发,带领着人形机器人不断进化,突破更多应用场景,产业化发展,用创新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火热的赛道上,竞争者众,创新者赢。国家政策支持、重大平台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多方联动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浙江众多像熊蓉团队一样的科技工作者,也能秉持着有韧性、勇创新、敢担当的使命感,在新质生产力的舞台上插下属于自己的新标杆。 

来源:潮新闻    | 撰稿:林辰辰 实习生 王杨波 通讯员 甬科宣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