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最新评论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要引导多元化就业真正成为“潮流”
中国网 · 陈鹰 | 发布时间2022-01-05 20:23:52    

   今天早间的一篇报道上了热搜榜前列,可见大众对于就业渠道、收入水平的高度关注。

  而收入在被充分证明与学历紧密相关的同时,也在暴露出就业市场稀缺度和饱和度的不平衡。

1.jpg

  01

  媒体报道的这则由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所做的问卷调查,始于2021年6月,调查对象是高校毕业生。

  样本包括东、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量超过2万人。

  调查显示,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除了收入这个硬指标大众最为关注外,“他们去哪里了”也被广为关心。

  这个调查说:2021年毕业生的去向结构已确定单位、升学、出国出境、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其他灵活就业的比例,与2019年比较,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单位就业比例为32.1%,比2019年降低了5.3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显著,升学比例为29.3%,比2019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自由职业比例略有增加(上升0.8个百分点),自主创业的比例基本一样,出国出境和其他灵活就业的比例比2019年都略有下降。

  数据也显示,2021年“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的就业观念略有增加,有7.9%的毕业生选择了“不就业拟升学”或“其他暂不就业”,比201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02

  就业率是高校最为看重的指标,也是学生报考大学的重要参考。学习自然最终也是为了就业,为了更好的生活。

  就业率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科技进步、观念变化而一直处于动态当中,而这个“硬性指标”永远是家庭、社会尤其是政府下大力气努力提高的。因为就业率明显决定着社会的稳定与否。广开就业渠道、引领就业观念改变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做的事。

  几十年来的高校扩招让几乎百分之六七十的高中毕业生都能有机会进入不同类别的高校学习,有的省市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

  另一个方面透露出来的就是不少毕业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即失业”的社会整体担忧。

  继续学习、取得更高学位成为许多高校本科生的不二选择。一浪推动一浪,硕士生、博士生也在随之“扩招”。

  这个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推迟了及时就业的焦灼,但是终究要进入社会,进入竞争性日渐激烈的就业市场。

  广开就业渠道成为政府最“民生”的思虑之一。

  03

  2022年,我国将首次有突破一千万的各类高校毕业生需要找到就业岗位——如果按照全部选择就业不再继续读书的话。

  这的确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调查显示,从已确定单位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非均衡化的特点比较显著。地区、城乡、行业、单位、职业等分布的非均衡化特点显著。

  “就业分流”成为最近几年整个就业市场最突出的特点。高校毕业生就像一个蓄水池,打开闸门,下面是许多个疏导的溪流,除了主流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就业主流外,有的再读书延迟就业,有的选择自主创业,有的漂在就业江湖,等待更合适的机会。

  这种多层面的就业渠道和机会成为疏导这一湖大水顺利流去的最紧要的事。

  调查中显示出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单位,在已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中大约四分之三去了企业(73.8%)。民营企业的占比最大,吸纳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35.2%);国有企业的占比排在第2位,为25.0%;三资企业占比为6.6%。

  地区、收入、前景、舒适度这些都是吸引毕业生做出选择的重要指标,而“平衡就业”无疑是需要努力引导的,这和产业布局有关,也和政府政策引导密切相关。

  要让人才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各取所需”的就业格式,需要对地区经济做出合理的布局。这方面,政府大有作为,学子翘首期待。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原创
    标签模板不存在(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