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浙江全省掀起了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浙江精神”重要论述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决心在新时代继续弘扬浙江精神,为全省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努力奋斗。
浙江精神倡导“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短短十二个字,浓墨重彩地回答了浙江破除成长烦恼的时代之问,锚定了浙江发展的精神坐标,反映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内在要求,是我们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新期望的动力源泉。我们对浙江精神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磅礴创造力,越能激发我们把浙江精神真正落实见效,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浙江篇章的决心和信心。
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浙江精神,要紧密联系浙江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结合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特色,在各个地方、领域、行业中找到弘扬浙江精神的抓手和发力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营经济发达。从浙江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到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相对较弱,客观上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从上世纪90年代末浙江提出民营经济“四个不限”(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到如今浙江GDP民营经济占比65%、税收占比74%、出口占比77%、就业占比87%、企业数量占比91%,民营经济早已成为浙江经济生机勃勃的主力军,成为浙江形象闪亮耀眼的金名片。
浙江人民在长期奋斗发展和改革创新中,之所以能铸就“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与浙江深厚的工商业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长足发展有着内在关联。在浙江这样一个没有特殊政策、先天资源不足和人口密集生存压力大的省份,民营经济能够发展到如此规模、层次和水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行业、民营企业、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公众,都从各自的角度积极践行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发展民营经济尤其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要遵循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在掌握实情、探究实务上多下功夫,始终把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奉为圭臬;发展民营经济尤其需要大力弘扬“诚信和谐”精神,企业经营者、消费者、监管执法者都要坚持诚信为本、和谐为上,让诚实守信、公平正义成为最好的市场竞争力和最强大的法治保障;发展民营经济尤其需要大力弘扬“开放图强”精神,各行业企业都要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格局气魄,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主动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真正把行业企业做大做强。
去年底以来,浙江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31条意见,着力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同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预计今年为民企减税超过2000亿元;强化融资保障,搭建金融服务企业平台,把民企需求和银行服务有效对接;构建一张政策清单、一个信息平台、一个政企互动机制、一套奖励办法、一套督查系统“五个一”体制,加大对民营经济帮扶力度。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民营经济主体更好地践行“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对民企和政府而言,也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浙江精神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推动浙江民营经济大发展更值得期待。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道路越走越宽,一定能继续弘扬并丰富升华“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让浙江精神的鲜艳旗帜高高飘扬。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潘洪其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潘洪其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