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潮评社 > 评“浙”70年 新闻详情
浙江宣传 | 这双手,为何让我们如此感动?
中国网 · 浙江宣传 | 发布时间2022-07-22 10:24:00    

   近日,“嘉兴桐乡两名90后用惊魂38秒,徒手接住6楼坠楼女童”的视频冲上热搜,受到众多媒体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24小时,全网相关话题传播量超10亿次。

  网友纷纷评论:“38秒,拯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感谢这世上善良的人”“这不是一般人,是超人”……

  的确,这一接,不是简单的一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这让我们联想到11年前,也是7月,一个平凡的女人创造了一个爱的奇迹——她不顾个人安危的一接,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

  不禁要问:都是普通的人,都做了自认为挺普通的事,为何会在全社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一

  当年,“最美妈妈”吴菊萍接住妞妞时,有热心网友就做过计算:一个2岁的孩子重30斤,从30米高的10层楼掉落。当吴菊萍的手臂在接住她的那一秒,相当于接住了一个重达335.4公斤的物体。

  沈东接住的孩子也是2岁,36斤。如果正好砸在脑袋上,可能付出的会是生命代价。

  但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用生命的代价托起另一个生命。

  在事后的采访中,沈东说:

  “我是出于本能,没有考虑到自己受伤,也没有考虑到救了这个孩子会给我带来什么,当时就是出于为人父、作为一个男人的本能。”

  当年,吴菊萍也是这么说的。她说,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我根本来不及多想。我只知道她是一个孩子,我是一个母亲,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母亲救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对他们来说,这一接,没有多余的思考,没有趋利避害的权衡,有的只是人性向善的本能。

  这种最“原始”的本能,也最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很多时候,平凡人的高尚行为更能体现善良的光辉。这种本性的习惯性流露,看似简单、自然,其实是一个人长期以来的积淀。

  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念,都能清晰地认知“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自然而然地会对“善”点赞,对“恶”排斥。每个人的内心,也都埋有助人为乐的种子。

  关键是,知道更要能做到。

  孟子曰: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有的人会选择望而却步,这往往就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人们感动,因为这一接,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激发着每一个人内心都有的善念。它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湖面,激荡开一阵阵涟漪。

  所以,当“沈东们”用“来不及多想”的向善本能接住孩子、托起孩子的时候,很多网友深深认同:“我也会这么做!”

  二

  2009年,三名大学生因救落水少年献出了宝贵生命,但在打捞英雄遗体时,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漫天要价;

  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7分钟内18人路过没有伸出援手;

  还有前段时间发生的唐山打人事件……

  每每想起这些,总有网友发问:“是社会冷漠吗?”“是道德滑坡吗?”

  沈东和吴菊萍,在素不相识的孩子面临生命危险时都挺身而出,他们用实际行动回答:社会从不缺乏温暖,冷漠绝不会是现代人的共性。

  他们托举的不仅是生命,更是一种社会该有的文明风尚。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对陌生人处处提防和抱怨“人性冷漠”在不少人的观念中是并存的。有学者甚至指出,冷漠无情代替了温情脉脉。

  可是,没有谁希望自己身陷漩涡时,迎面而来的是冷漠。

  当你我遇到困难时,有人会及时伸出援手,这个社会才充满安全感,这座城市才充满温度,这也是每个人所真诚希冀的。

  从心理上来说,人性本善,很多人从心底厌恶“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的现象,拒绝“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行径。

  沈东和吴菊萍,唤起的恰恰是人们心中对陌生人之间守望相助、风雨同舟的渴望。

  这再一次证明,水泥建筑并不代表着人情冷漠,陌生人社会并不一定会导致道德碎片化、稀释化的后果。

  我们相信,“拒绝冷漠”理应是现代社会的共同选择,不做冷漠的旁观者理应是全社会的一种共识。

  三

  在不少人眼中,“90后”是贴着“个性”“自我”标签的一个代际群体。

  但出生于91年的沈东却说:“90后,已经不再年轻,正是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时候。”

  出生于94年的陆晓婷说:“绝大部分像我们这种年纪的人,肯定都是会做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巧合。

  “最美妈妈”吴菊萍生于1980年,徒手一接那年她31岁,相当于现在的“90后”。

  吴菊萍接住妞妞的样子很美,沈东接住欣欣的姿势很帅,他们是2011年的“80后”,2022年的“90后”,都是刚过三十而立年的新生代。

  他们用行动在表明,“这正是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年纪”,能够“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

  从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千钧一发之际的果敢,看到了他们肩上能担当、有力量,看到了“90后”举起善良的接力棒。

  鲁迅先生有句话让很多人耳熟能详: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不只是青年,每一个平凡人都应该摆脱冷气,让善意的点点微光,汇聚成向善向上的社会风貌。

  这个时代,我们始终需要阳光、善良、富有责任感,给我们力量、希望和温暖。

  四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宏大历史背景和瞬息即变的微观社会格局面前,个体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面对的挫折困难层出不穷,自然地,我们偶尔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但失落沮丧之中,总会一次次被治愈、被鼓舞。

  比如,当钱海军以“我愿做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时,老人们的心热乎了;

  当渔民兄弟落难时,舟山沈华忠毫不犹豫砍断价值十余万元的渔具奔赴深海救援;

  还有温州的刘文忠,面对失控的重型挂车,奋不顾身向前抓住车门,猛拉手刹将车刹停……

  每个“最美”的出现,都令人倍感温暖,更让大家发现:善意、温暖、担当,依然是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底色。

  就像有网友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

  “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校长”……一个个“最美”,不断传递着人性之美、道德之光。

  其实,平凡人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而是一次又一次善的本能驱使,造就了一个个“平民英雄”、塑造了一个个“最美人物”。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在世,就应该相互温暖。

  种种暖意的竞相迸发,展现出“最美浙江人”的宏大格局与气魄,凝结起今日浙江社会卓然的向心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浙江宣传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