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A- A+
他演的皮影戏,曾被新西兰总理点赞
发布时间:2018-03-19 20:00:06    

Img345150779.jpg   

        徐二男,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岁学习皮影戏,15岁上台演出,精通传统皮影戏剧目150余出,擅长各种开台(折子武戏)、正本戏演出,代表作有《蜈蚣岭》《南天国》《聚宝盆》《白家双状元》等。

  耳濡目染 刻苦学戏
 
  1932年,徐二男出生于海宁市周王庙镇的一个皮影戏世家,父亲徐玉林是皮影戏班木香徐家班的班头。小时候,徐二男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走村串户搭台演戏。
 
  1943年,刚满12岁的徐二男正式出道,随父亲学习皮影戏;3年学徒期满后正式上台演出。
 
  1949年7月,年仅44岁的徐玉林病故,徐家班失去“台柱子”。徐二男听说桐乡亭子桥的皮影戏师傅赵岳春技艺精、水平高,连夜直奔赵家,邀请赵岳春加入徐家班。
 
  赵岳春的加盟给徐家班带来了生机。演出时,赵岳春做上手,徐二男做下手,收入大家一起分。空闲时,赵岳春教徐二男学戏、做道具、做油盏头。当时正是海宁皮影戏的巅峰时期,农村皮影戏演出风气很盛,1949这一年,徐二男差不多唱了470多本戏。
 
timg.jpg
 
  徐二男的皮影戏操作技巧娴熟精湛,一个人手拿8个影偶都绰绰有余。他也学会了赵岳春师傅的80多部皮影戏,加上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剧目,他会演出250多部皮影戏。
 
  排除万难 重振旗鼓
 
  1962年,皮影戏班被解散,赵岳春师傅也离开了。临别之时两人约定,有机会,大家再一起演戏。没想到这一等,就是17年。
 
  1979年,许多热爱皮影戏的人士开始着手恢复海宁皮影戏演出。时任斜桥镇文化站站长王钱松四处召集皮影老艺人,恢复皮影戏演出。徐二男受到邀请,和王钱松、郎自立、平柏荣、潘富康等7位老艺人组建成立斜桥皮影戏剧团。他们到各个村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徐二男以为,终于等来了皮影戏的春天。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电视机的普及,皮影戏观众流失严重。
 
  不温不火一段时间后,以徐二男为代表的海宁皮影戏艺人们收到杭州宋城驻点演出的邀请,参加宋城传统文化表演。宋城演出打响了海宁皮影戏的名号,徐二男等人又受邀去乌镇景区表演。通过这两次的驻点演出,海宁皮影戏的认知人群不断扩大。
 
微信图片_20180316162422.jpg
 
  2004年,徐二男率领5位老艺人进驻海宁盐官观潮景区江南民俗风情馆,定点演出皮影戏。同年11月,另一位海宁皮影戏艺人沈圣标注册成立海宁市江南皮影艺术团,聘请徐二男担任艺术指导。海宁皮影戏终于重振旗鼓、重新出发。
 
  带徒授艺 播撒种子
 
  2003年,徐二男代表海宁皮影戏到新西兰参加“中国新年灯会”。时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赶来观看,还专门为徐二男颁发了一枚奖章。
 
  这让徐二男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皮影戏这门民间艺术一定会重新得到重视。他萌发了向年轻人传授皮影戏的想法。
 
  2009年,海宁市启动为期10年的“传统皮影戏录音录像工程”,将徐二男毕生所学用影像记录下来。第二年,徐二男退居幕后,潜心指导年轻人。如今他的徒弟已经成为海宁皮影戏的中流砥柱,其中,张靓和高娟琴在2016年6月被认定为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社    | 作者:王晓莉    | 责编:鲍宁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