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把数字经济列为省委、省政府“一号工程”,高水平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推动全社会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2017年,浙江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958.5亿元,同比增长22.8%,连续四年超万亿元,稳居八大万亿产业之首。
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2017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充分发挥浙江信息经济、“互联网+”的先发优势,以数据整合和共享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云上浙江、数据强省。
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深化数字浙江建设,着力抓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构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软硬件,深化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带动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要求:“聚焦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2013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
2014年5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七中心一示范”。随后,发布了《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2015年12月:编制《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提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千企信息化“登高计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启动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2016年1月:出台《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提出建设“数据强省”,将浙江打造成为“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2016年10月:浙江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信息经济国家示范区”。
争当数字经济的领跑者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浙江推动国家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宁波“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CNNIC国家互联网域名服务平台、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筑“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打造“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带动实体经济振兴壮大
浙江深入实施“互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标准化+”,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引领公共服务管理全面转型
推动社会进步
推动民生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云”上银行、网约租车、共享单车、无人餐厅、远程治疗、智慧养老等技术广泛渗入百姓生活。
助力乡村振兴
全省农村网民1107.8万人,农产品网络零售近60亿美元,培养了78个淘宝镇、793个淘宝村,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
提供文化服务
登录浙江网络图书馆,可以获取海量数字文化资源;打开“浙江文化通”客户端,全省公共文化单位举办的讲座、展览、活动、演出等文化信息尽在掌握。
提升社会治理
通过数据上云,各级党委政府初步形成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管理”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机制,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
▲ 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信息系统全面整合,成立全省数据管理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 建设“雪亮工程”等监测防控系统,全面建成以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为内容的“基层治理四平台”,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向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建设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目前,全省“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实现率达到87.9%,甚至可以达到“一证通办一生事”。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 作者:叶 慧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