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A- A+
这位70岁老人“救活”了一门艺术
发布时间:2018-05-31 16:30:48    

   泥塑构稿2.jpg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出生于黄杨木雕之乡——温州乐清,经过五十年的继承创新,成功创造了“根雕”“劈雕”“意雕”三大新型艺术表现手法,让黄杨木雕走出了百年困局,成为现代黄杨木雕艺术的开拓者和传统黄杨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

  少年学艺
 
  1965年,16岁的高公博因家境贫寒放弃学业,但幸运地考入乐清黄杨木雕厂。进厂后,他不断向厂里各具特长的师傅们讨教,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养料。
 
  1979年,他被推荐到温州,参加了中国现代雕塑家周轻鼎先生举办的动物雕塑艺术研究班学习。
 
  高公博开始仿古木雕的创作,在色泽处理和表现手法上进行创新,打破了黄杨木雕过去只刻小件作品的格局,通过雕、凿、刻、镂技法,高公博创作出《敦煌飞天》《红绸舞》等优秀仿古木雕作品。
 
  探索创新
 
  《济公百态》是高公博的成名作,也是他在创新道路上重要的承前启后之作。当时电视剧《济公》热播,让高公博萌生了创作100个神态各异的济公的想法。他从1986年开始创作,采用全新的转刀雕、抖刀雕等技法,推出“云团纹”“仿树纹”“岩石纹”等新的衣褶处理手法,将济公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济公百态》局部.jpg
《济公百态》局部
 
  高公博思考:有没有一种黄杨木雕能够如草书般纵横奔逸?他用铁锤捶,不行;用火烧,还是不行;后来他干脆把黄杨木从中劈开。
 
  劈纹的千变万化和黄杨木肌理的千姿百态,给了高公博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余地。1990年,他的第一件劈雕作品《鱼湖雨声》诞生了,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另一件劈雕作品《屈原》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倾力传承
 
  2006年,黄杨木雕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代匠人,高公博十分重视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不但到大中学校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还亲自编写书本,探讨和推广黄杨树根雕创作艺术。
 
传承.jpg
 
  从2007年起,高公博带着学徒,用传统黄杨木雕技法创作《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中的经典人物。“完成这一创作需耗时多年,若讲经济效益,得不偿失。但我在乎的是传承的价值。”高公博说。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社    | 作者:李 晖    | 责编:鲍宁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