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A- A+
【“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发展环境篇】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
发布时间:2018-07-20 15:59:00    

  这是一片创业创新的沃土: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居全国首位,省会城市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首位,农民人均收入连续32年居全国省区首位,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连续16年居各省区第一;

  这是一块安民乐民的福地:社会公平度指数居全国第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法治化程度最高、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省区市之一。
 
  最优发展环境背后,是浙江一以贯之实施“八八战略”,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的不懈努力。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15年来,几届省委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入推进综合环境建设,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奠定了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的基础支撑。
 
  重大项目建设

  改善发展硬环境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金融服务中——全景网杭州路演中心.jpg
全景网杭州路演中心
 
  发挥“八个优势”,基础设施要先行;推进“八项举措”,重点建设是保障。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深刻指出:“硬环境是基础、是载体。要不断增强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硬环境建设,努力构建适度超前、适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平台。”
 
  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推动下,“五大百亿”工程确定为省政府2003—2007年基本建设项目的重中之重,总投资4281亿元推进基础设施、信息化、科教文卫体、生态环境和帮扶致富工程建设,极大缓解了基础设施条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同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建设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创新推动、集约建设。”“努力提升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应。”
 
  15年来,几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地抓好硬环境建设,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的牵引拉动作用和平台支撑功能,使浙江保持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态势。
 
  2008—2012年,浙江推出“三个千亿”工程,在五年内全面实施千亿元基础网络工程、千亿元惠民安康工程、千亿元产业提升工程,共180个项目,总投资达6460亿元。
 
  2013—2017年,浙江再推“四大万亿”工程,即万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万亿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万亿统筹城乡建设工程、万亿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总投资高达10万亿元,不断夯实浙江发展基础。
 
舟山跨海大桥.jpg
舟山跨海大桥
 
  勇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头兵,浙江制定实施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
 
  2018年5月,浙江出台“4+1”重大项目建设计划(2018—2022年),谋划推进301个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5年计划完成投资2.95万亿元,实施交通建设、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推介四大工程包,为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火车东站枢纽工程、甬台温铁路、世界最大跨海钢桁拱桥——梅山红桥建成,杭绍台铁路、杭温高铁等国家级铁路PPP示范项目顺利落地。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现代交通“五大建设”,构建引领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使浙江入选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加快迈入“1小时交通圈”时代。
 
  ——能源保障能力大提升
 
  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舟山六横电厂、浙能温州发电厂“上大压小”等一批重大电源项目建成投产;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舟山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试运行;初步形成“多气源、一环网”的天然气网络。2003—2017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累计投资10795亿元,年均增长13.6%。
 
  ——社会事业赢得大发展
 
  杭州大剧院、浙江音乐学院、温州医学院附属一医迁建等工程相继建成,奥体博览中心主体育场及附属工程、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和游泳馆、上影安吉新奇世界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台州医院新院区、杭州之江医院等工程有序推进。2003—2017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6542亿元,年均增长12.9%。
 
  ——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
 
  2003—2017年,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累计投资24362亿元,年均增长18.6%,通过实施“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五水共治”、“811”美丽浙江建设行动、“三改一拆”等重大战略举措,加快实现全省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
 
  法治浙江建设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绍兴公安创新枫桥经验实践人民治安之路.png
绍兴群众参与治安巡逻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一些地方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面创造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在法治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的客观需要。”
 
  2005年,省委将建设法治浙江列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由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进行深入调研。2006年4月,在习近平同志提议下,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开启了浙江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省理政的新征程。
 
  15年来,几届省委沿着习近平同志开创的法治浙江道路砥砺前行,推动法治浙江建设各项工作持续走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007年,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建设法治浙江纳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
 
  2012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法治浙江作为“两富”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三个强省、三个浙江”发展任务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把法治浙江建设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中心工作作为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大平台、试验田、试金石和活教材,积极发挥法治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12月,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的决定》,就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作出部署,明确“路线图”,确定“时间表”。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包括法治浙江在内的“六个浙江”建设目标,要求在提升各领域法治化水平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法治浙江。
 
  依法执政,几届省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着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通过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专题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领导干部进行普法;在全国率先举行省管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试档案;组织省直党政部门班子成员、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市直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近8000人,参加了为期12天的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专题研讨班。
 
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专题研讨班.jpg
全省党政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专题研讨班
 
  加强立法。2003年以来,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府新制定、修订和废止了大量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基本形成了与国家法律相配套、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备的法规规章体系。
 
  依法行政。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特别是通过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基本理顺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一个现代法治政府日渐清晰。
 
  公正司法。先后推出“三项承诺”“八项司法”和“三大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司法改革,切实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
 
  基层治理。2003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从2007年开始,浙江开展法治市、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了法治基层基础建设长效机制。目前,全省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9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196个。
 
  各级党委对法治建设的领导驾驭能力显著提升,依法执政水平显著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不断增强。调查显示,浙江法治建设成效群众满意率均居全国前列。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打造全民守信的社会环境
 
“蚂蚁小贷”向农户发放的纯信用贷款.jpg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
 
  浙江省信用建设起步较早、起点较高。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信用浙江建设,将其纳入“八八战略”重要内容,要求努力提高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信用,大力推进信用制度、信用道德、信用监管三大建设,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4年1月,浙江省企业信用监管系统启动运行,按信用状况的不同,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浙江企业从此拥有了一枚至关重要的“信用标签”。2005年9月1日,浙江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发布管理办法》,实现企业信用建设有法可依。
 
  2006年,习近平同志倡导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时,提出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企业为重点、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使现代诚信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规范。
 
信用中国(浙江)平台页面.jpg
信用中国(浙江)平台页面
 
  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第一个跨区域的“信用长三角”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2007年,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中心更名为浙江省信用中心,截至目前,这一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已形成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政府机构“五位一体”的基本架构。
 
  15年来,浙江不断深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强化公共信用基础建设,大力推进信用联合奖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信用信息应用广泛拓展
 
  浙江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嵌入浙江政务服务网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2.0版,实现“信用+审批”在系统层面的对接。2015年6月,浙江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失信“黑名单”数据库,省级部门单位已在27个领域出台了失信“黑名单”制度。信用浙江网已公示环保、产品质量、税收重大违法等15类失信“黑名单”信息,全省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日趋完善。
 
  目前,我省信用档案工作日均查询量20万次以上,累计查询量超过2亿次。
 
  ——信用支撑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2016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信用建设指标体系,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
 
  2017年,浙江实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新增赋码全覆盖,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99.8%,个体工商户存量代码转换率达到100%,信用度“码”上见分晓渐成现实。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为进一步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依法建立联合惩戒机制、依法维护公共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信用示范创建佳音频传
 
  2018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省杭州市、温州市和义乌市入选,进一步擦亮了“信用浙江”这一金字招牌。
 
  ——信用综管体系加快构建
 
  2017年以来,启动实施以“聚焦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5类主体,构建公共信用评价、信用联合奖惩、信用综合监管3大体系,完善全省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推进重点领域创新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531X”工程。
 
  目前,评价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企业评价上线试运行,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评价即将上线试运行,企业、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评价均实现主体和评价数据全覆盖。一个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加快形成。
 
  提升机关效能

  打造最佳政务环境
 
余杭区创办新时代远教讲习所.jpg
余杭区创办新时代远教讲习所
 
  机关效能建设是发挥软环境优势的重要举措。2004年2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会上发出动员令:“面对新形势新考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显得尤为迫切。要以创优服务为主题,根据各自工作特点,采取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着力解决目前依然存在的‘事难办’的问题。”由此,一场机关效能革命迅速在全省推开。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4年9月,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2个月后,颁发全国首个问责效能低下官员的办法。全省6053个省、市、县机关部门,1497个乡镇和2353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在效能建设中立说立行、立整立改。
 
  2007年,我省启动首个作风建设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争做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带头人。
 
  几届省委一以贯之,持续深化。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以全面提升发展环境为目标的“机关效能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涉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提高行政效率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政府依法施政、公开施政、廉洁施政、诚信施政,提出努力建设清廉浙江的目标。
 
  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化,瞄准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2016年底,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通过打造“有为政府”推进建设“有效市场”,以创新政府服务方式,确立我省在营造最佳政务环境上的新优势。
 
桐庐群众扫码办事.jpg
桐庐群众扫码办事
 
  一年多来,“最多跑一次”改革势如破竹,横扫体制积弊、打破信息孤岛,消融了企业群众到政府办事难的“隔心墙”,赢得百姓纷纷点赞、企业普遍叫好。调查显示,“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87.9%、满意率达94.7%。截至今年5月,浙江市场主体突破600万户,每万人市场主体拥有量居全国首位。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浙江始终向党中央看齐,走在前列:出台8个方面28条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的办法;在规范接待工作等方面,出台50余项配套制度;省级“三公”经费支出连续6年下降;98家省直单位实行公车改革;针对节日期间“四风”易发多发,提出“六个严禁”的纪律要求;针对“酒局”“牌局”问题,提出“七个一律”要求……干部群众对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正“四风”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浙江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出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厘定“为”与“不为”间的界限,细化政商交往的正当行为,让干部和企业家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能碰,让广大企业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自信而坚定。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清廉浙江建设,全面实施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计划,强调把“强谋划、强执行,提高行政质量、效率和政府公信力”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加快构建抓落实的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成为推动我省机关效能持续提升、政务环境持续优化的强劲推动力。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 作者:马跃明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