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也是浙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7月初,我带着“如何通过发展平台的整合,提升促进大湾区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赴嘉善蹲点调研。
营造优质环境
助优质企业集聚
嘉善县行政服务审批中心
嘉善县审批中心是调研的第一站。上午8点半,审批中心大厅二楼,一块印有“中介信用评价等级评价办法”的牌子映入眼帘,我询问项目审批中介服务情况。
“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开展了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但这些中介机构多数是在省市级,甚至是在外省注册的企业。作为县一级,监管如何规范到位,确实有些困扰。”工作人员说。
听到此,我陷入思考:中介服务效率质量,关乎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能否有效实现。嘉善的困扰,在省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配合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必要搭建一个省级中介服务平台,把中介机构纳入到平台中,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统一监管,以奖惩机制压缩办理时间,确保服务质量。
随后,我走访了位于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爱德曼氢能源装备公司。董事长徐黎明向我详细介绍了企业产能、上游产品来源以及产品应用。交流中,我对与会同志说:“‘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是产业平台、创新平台、金融平台的叠加,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精准聚焦产业的招引布局,强化研发创新和金融服务,形成‘一园一院一基金’模式。”
用好腾退空间
促企业创新发展
桃源新邨文化礼堂
调研第二站,我来到了姚庄镇农房集聚点桃源新邨。2008年以来,姚庄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为契机,开展农房集聚改造工作,为高能级平台腾出宝贵空间。目前,姚庄镇建成了以桃源新邨为主中心的3个安置点8个集聚小区,安置农户3345户,到2020年将达到5800户,占全镇农户的近70%。新社区广场、文化礼堂、老年活动室、图书馆、农民画展厅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座谈会上,横港村党支部书记张林说,全村418户人家,留在村里的只剩170多户。98%以上的外出家庭把农田按照每年700斤稻谷流转给村合作社,由农业开发公司负责经营。很多年轻人就近外出务工,月收入有五六千元。
村民沈喜英介绍搬到桃源新邨后的感受:居住面积扩大了、文化生活丰富了、小孩入学近了、老人看病方便了、生活购物便利了,和城里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
姚庄镇的农房集聚改造是成功的,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再次印证了“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想,不论是打好跨越关口的“三大攻坚战”,还是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都要牢牢把握住这条主线不能放。
生态链招引企业
“四部曲”整合平台
嘉善产业新城(鸟瞰图)
考察了位于嘉善县的上海人才创业园后,我跟学者专家座谈,请教如何谋划发展G60科创大走廊。
同济大学陈同善教授说,G60科创大走廊在布局上要以嘉善为核心,定位上要更多面向有核心技术的中型企业,形成有核心技术的高端企业与有一定特色和技术条件的中端企业的有机组合。
红谷科技负责人建言:现在许多地方对独角兽企业青睐有加,却把小企业拒之门外,这种现象应予以重视;对于企业遇到环保问题,不能简单地强制关停,应通过引导促进企业生产过程环保化。
讨论中,我抛出几个问题:与上海联合推动G60创新基金、创业人才住房保障、沪上人才来浙工作社保缴纳等,促进大家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魏塘街道办事处主任邓国忠说,对腾退企业的出路、村级经济的后续保障以及大平台的开发时序等问题科学安排,不能重关轻转,影响企业民生。
科比特、力通、赛晶电气等企业代表则就行业标准缺位、数据开放、技术人员缺乏、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听着来自一线的声音,我获益良多。
强谋划重服务
提升高质量发展环境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规划图)
当晚的座谈会上,嘉善县委、县政府介绍了嘉善的示范点建设及大平台谋划情况等。深圳城市规划院的同志介绍了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规划编制情况。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对标中新苏州工业园,设计理念比较有新意,量化的指标体系也比较完善,值得借鉴。而嘉善县在发展环境营造上下足了功夫,不管是“无差别全科受理”县镇村三级全覆盖、全县451项事项“一证通办”,还是科技大市场运营、“人才金卡”、嘉善—上海产业对接会等措施,都夯实了创新发展动能的基础。
三天两晚的蹲点调研,让我对嘉善、嘉兴乃至其他地方推进G60科创大走廊建设与大平台谋划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一,发挥好嘉善“融沪、连杭、接苏”的区位优势,主动谋划引入上海、杭州、苏州高端创新资源在嘉善集聚,争取一批国家级研究机构、实验室在G60落户。
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在政策一体化上找好突破口。
三,产业项目的谋划招引,要聚焦特定产业,营造细分产业的产业生态。产业选择要瞄准未来产业,形成产业链。
四,加大各类发展平台整合提升力度,在平台打造模式上向存量要增量,致力于提质增效。
五,要创新大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G60科创大走廊建设。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 作者:孟刚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