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A- A+
从苦日子到好日子,一个移民村的嬗变
发布时间:2018-10-11 15:48:53    

   “过去是过苦日子,现在是好日子,住敞亮结实的楼房,周边有公园、医院、学校,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峰门村老支书邓敏良说,15年前,村两委抓住泰顺县实施“一镇带三乡”机遇,带领全村217户村民整村搬迁,迁到距离县城更近的司前畲族镇,住进峰门新村和畲族风情园。

微信图片_20181010095254.jpg

  ▲搬迁下山,开拓就业门路

微信图片_20181010111718.jpg

  邓敏良说,当时大伙心里顾虑最多的就是怎么过日子?不少乡亲觉得山上有田可种,下山无路可走,报了名又连夜撤回。关键时刻,他和村里党员站了出来,不仅带头先搬,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甚至拿出自己的房产作抵押,帮助困难村民建房搬迁。

  为让下山村民就业有路,峰门新村特意配套了来料加工点,知名的竹木加工企业就在小区不远处。在距离峰门新村不到500米的荣跃箱包来料加工点,下山搬迁的苏徳齐和毛定荣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经纪人,年产值300多万元的“小本生意”,每年带动100多下山农户和低收入群众增收两三千元。

  “家门口就业,不仅有收入还方便顾家。”在竹木加工厂担任机修员的移民邓三坚说:“我每月拿到工资8500元,厂里还管伙食。”

  竹木加工产业是泰顺的传统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当地仅浙江利众竹木有限公司就先后安排低收入农户、下山农民与水库移民就业173人。司前畲族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年前4010元,提高到16950元,翻了两番多。

  ▲产业上山,发展绿色产业

微信图片_20181010111056.jpg

  村民下山后,山上的山林土地仍归自己所有,腾挪出的生态空间换来“真金白银”,村里2.4万亩生态公益林每年有80多万元的收益“分钱到户”。此外,腾退出的田园山水湖,成了养蜂酿蜜的“百花谷”,村民严立超顺势成立百花蜜蜂专业合作社。

  严立超是搬迁受益户,也是致富带头人。“只要有人来问养蜂技术,我都有问必答,一箱蜂能收入好几千元。”作为远近闻名的“蜂王”,严立超和200多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带领他们一起干起了“甜蜜事业”,发展了19个养殖基地、5000多个蜂箱。

  为让蜂农增收,严立超一个个上门对接抓落实,送蜂上门、传授养蜂技术、回收蜂蜜帮着销售,确保蜂农每年保底增收3600元。

  ▲村庄“消薄”,共享优质服务

微信图片_20181010111315.jpg

  生态搬迁不仅带来村民新生活,也带来村庄发展新气象。邓敏良算了笔账:村集体经济入股水电站,好年景每年可收入七八万元;村办公楼出租每年有1.5万元租金收入。今年县里安排40万元的“造血”资金入股宇丰集团还可以获得收益,不仅村民鼓腰包,村集体经济也鼓起“钱袋子”。

  “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15年来,泰顺县先后实施下山脱贫、一镇带三乡、跨区域生态移民、生态大搬迁工程,落实补助资金5.63亿元,让19053户、70049人异地搬迁,安居乐业,改变了下山农户的命运,山乡面貌也发生了巨变。

  今年,泰顺继续深入实施“生态大搬迁”,探索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兜底搬迁模式,将生态搬迁作为打好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抓好抓实;开展产业扶贫、来料加工、光伏小康、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扶贫等,实施精准帮扶;引进专业房企代建代管生态搬迁安置小区……所有的下山移民村正像峰门村一样,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服务。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社    | 作者:陈祥磊 张春月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