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A- A+
50多年,他以剪作笔记录时代
发布时间:2019-04-02 14:47:53    

黄岩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雷.jpg

黄岩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雷

  早在宋元时期,黄岩剪纸就在民间流行。当地百姓用剪纸艺术为节日添喜庆,为生活祈福。千百年来,黄岩剪纸技艺代代相传,能工巧匠辈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沈雷便是其中一位。
 
  从1968年在《工农兵画报》第一次发表剪纸作品,到如今成立“沈雷名师工作室”,半个世纪里,沈雷用一把剪刀,记录他心中的风俗民情。
 
  无师自通
 
  沈雷对美术的热爱,离不开父亲的熏陶。他说:“我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还喜欢绘画,一笔一画极其认真,那纸面就是他的世界。”自幼耳濡目染,沈雷会自己拿出宣纸“倒腾倒腾”。
 
  少年沈雷最爱临摹的是《芥子园画谱》和《丰子恺漫画》,现在他还能默画其中的画面。“一代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质朴、简练的漫画风格,对我的影响很大。”沈雷说。
 
  沈雷第一次接触剪纸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报纸的报头上常常能看到各种生动的版画和剪纸创作,沈雷看了觉得自己也可以剪。于是,他搬出平时绘画的画笔、颜料,找出家里的刻刀和剪刀,用一个星期完成了三幅作品。
 
  这些“无师自通”的作品,被寄往杭州南山路原浙江美院内的《工农兵画报》编辑部。三个月后,沈雷意外收到《工农兵画报》,翻开一看,封底整版登的全是他的剪纸组图。
 
  那一刻开始,剪纸走进了沈雷的生命里。
 
  静心细磨
 
  虽然剪纸所需的工具极其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加上一个蜡盘,指尖下就能“剪”出各样造型,可真正入了门,技艺高下非常有讲究。
 
  在创作中,沈雷先后遇到两位前辈。一位是黄岩印刷厂工人马友龙,在他的传授下,沈雷开始学习现代剪纸艺术。另一位是林闲云,国清寺做大型佛事活动时,都请他去剪刻。在他的指教下,沈雷的传统剪纸技艺突飞猛进。
 
  集传统和现代特色所长,沈雷练就了一套自己的剪纸功夫。
 
沈雷作品《国医馆的那些事儿》.jpg
沈雷作品《捏面人》
 
  “生成自己有感而发的构图,是剪纸创作的第一步。”沈雷擅长人物造型,所以往往以人物创作为主。构思基本成熟后,他用毛笔直接起稿。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大气,不拘泥于局部。
 
  第二步是选纸。剪纸的纸张,最好是染色的宣纸,不反光、有韧性。有时利用画报、广告纸作底,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待画稿确定便可装订纸张,一般不超过八张,用订书机在剪纸稿四周空白处装订。
 
  准备就绪后,用刻刀在油盘上刻制,先由内转外,由细部到外轮廓。“刻制时注意力要集中,特别是转角连接处。”沈雷说,这是他喜欢剪纸的原因,刻刀每次下去,内心特别安静。
 
  整个过程,宜用剪刀的部分就是对长线的处理及外轮廓,“剪刻并用”是剪纸的特点。沈雷习惯用杭州张小泉或是北京王麻子生产的剪刀,灵巧锋利,用起来最为顺手。
 
  记录时代
 
沈雷作品《捏面人》.jpg
沈雷作品《国医馆的那些事儿》
 
  沈雷创作的《国医馆的那些事儿》,不仅呈现了中医师望闻问切、开方、针灸的画面,还表现了作坊里中药的切、捣、煎等各道工序,就连炼膏灶台上飘出来的烟、抓好药颤巍巍出门的老人家下巴上的胡须,都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我自小生活在百年老药店,这样的场景历历在目。用剪纸表现当年的风俗民情,就是一种生动的记录。”沈雷的创作灵感大多源于生活和工作实景。
 
  沈雷在黄岩中学、城关中学当过美术教师,到黄岩越剧团做过舞台美术设计,后又从事行政工作。虽更换过不同的工作,但剪纸从未离开过他的生活。
 
  “我在越剧团画了5年布景和天幕幻灯。经常随团下乡演出,乡村的生活题材非常广阔,‘万年台’里那些精美的建筑、民间木雕都是创作的极好元素。”
 
  把生活搬进创作,通过剪纸表现生活是沈雷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三百六十行》系列,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朴实的往事。
 
  2013年11月,沈雷剪纸名家工作室成立,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剪纸创作上。他说:“我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新人,对新人进行辅导,鼓励他们创作,让剪纸这项手艺后继有人,使剪纸发扬光大。”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 作者:邵哲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