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A- A+
车俊: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浙江担当
发布时间:2019-04-23 09:01:33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省一项重要使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保护大运河遗产,有效传承大运河文化,合理利用大运河资源,把大运河浙江段建设成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水乡文化精典呈现区、运河文化精品展示带和水生态文化精彩示范段,努力在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前列。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标准定位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建设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曾乘船视察运河杭州市区段,作出了“希望杭州能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运河综保工作,使杭州的经济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指示。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州考察时作出了“要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了“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用“宝贵遗产”和“流动的文化”来形容大运河,既形象生动,又意义深刻。大运河是与长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世界文化遗产,它既是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人心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走出”国门的重要标识。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大运河的特色就在于“流动”,它流淌千年、流经南北,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催生了一座座文化名城,孕育了吴越、江淮、荆楚、齐鲁、燕赵、秦晋等众多地域文化,是联结古今的文明纽带。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关键就在于“统筹”二字。我们要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严格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进大运河文化的有效传承、大运河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统一。
 
  ■ 充分认识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的重要地位。大运河浙江段包括水网密集的京杭运河浙江段和“天工人巧各取其半”的浙东运河,在大运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京杭运河浙江段为漕粮北运提供了交通便利,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内河航运通道与外海连接的纽带。浙江的吴越文化、江南文化,以及“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等,都离不开大运河的哺育和滋养。可以说,大运河奠定了浙北的城镇格局,孕育了浙江的文化特质,为浙江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我省大运河文化遗产数量多、分量重,共有11个河段、13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分别占全部遗产段和遗产点的15%和22%。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大运河浙江段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和在浙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擦亮浙江运河金字招牌,传承浙江运河历史韵味,扩大浙江运河国际影响,为文化浙江和“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 坚决扛起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的使命担当。我省大运河北接长江经济带、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通江达海的地理特色和吴风越韵的人文特色,是中国大运河中全线通航、至今仍在活化利用的省段之一,承载着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生命力、浙江文化活力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我省运河保护开发工作起步较早、基础扎实,大家工作积极性也很高。这些特色优势和工作基础决定了我们有必要、有条件、也有信心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打造精品、提供示范。
 
  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上基础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运河招牌不够响亮,许多干部群众仍然把大运河当作身边一条普通河流,游客到杭州、绍兴、南浔、乌镇等运河名城古镇旅游也少有慕“运河”之名而来;文化遗产保护压力较大,一些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及时保护修缮,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不足;传承利用质量有待提升,运河文化旅游相对滞后,国际影响十分有限,运河航道整体等级不高,生态承载功能相对薄弱;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存在部门职责分割、地方分段管理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要着力予以解决。
 
  统筹好保护传承利用关系,高水平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
 
  保护、传承、利用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必须统筹好的三个基本主题,其中保护是基础、是前提,只有保护好,才有可能传承好、利用好。要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样,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保护好”的同时实现“传承好”“利用好”。
 
  ■ 要精心保护。数量众多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要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加强对这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严格日常管理和应急防范,严厉打击破坏行为,永葆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运河沿线其他有价值的文化遗址遗存的挖掘与保护,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运河沿线有众多的传统民俗、传统节庆、传统曲艺、传统工艺文化。要加强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努力扩大传承人群,提高传承能力,进一步展示运河文化价值,有效提高大运河这一“中华文明金名片”的“含金量”。
 
  我省运河沿线分布着为数众多的运河古镇、古村、古街及古设施,比如杭州的塘栖、嘉兴的乌镇、湖州的南浔、绍兴的安昌、宁波的慈城等,是千年运河文化的重要见证。要加强对这些古村镇街区及相关设施的保护和修缮,延续传统建筑风格,维护历史文化风貌,防止出现大规模推倒重来,搞破坏性重建。
 
  ■ 要有效传承。传承大运河文化,不仅要有文物可看,还要有故事可听,更要有活动可体验。这需要我们大力提升运河文化综合展示水平。这方面我们还要向兄弟省份学习,比如江苏已获批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区,并争取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落户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面积可达1.6万平方米,而我省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览面积才5000多平方米。当然,面积只是一方面,关键是要有吸引力。要充分发挥我省作为京杭运河南端起点地、浙东运河所在地的特色,提升杭州京杭运河博物馆并逐步推动建成国家级博物馆,谋划建设浙东运河博物馆,统筹用好大运河沿线古村古镇、名人名居、会馆商号、工业遗产等各类文化空间、文化资源。沿线各地也可结合实际建设各类运河主题类公园,比如,乌镇可乘着世界互联网大会东风建设数字运河馆,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再现千年运河风貌。
 
  运河招牌亮不亮,与运河资源挖得够不够、运河研究做得透不透、运河故事讲得好不好密切相关。要加强对运河历史文化的研究,阐发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推进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和体验活动,吸引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积极参与;鼓励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多种艺术形式运河题材创作,促进大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大对运河商贸、历史名人、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的阐释力度,加强大运河文化国际交流,讲好大运河背后的历史故事,说透运河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浙江精神。通过深化全社会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明、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把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打造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 要合理利用。大运河兼有文化、生态、水利、交通、旅游等多重价值,是一条有着广阔前途的重要资源带。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方针,对大运河资源进行科学谋划、优化利用。
 
  文化是运河的首要价值。要以运河沿岸街区为切入点,对运河两岸现有旧厂房、旧码头、旧仓库、旧民居等进行修复性改造,布局一批文创产业园区,实现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文创产业集聚发展的互促共进,把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打造成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兴水之利、涵养生态是运河的重要功能。要划定大运河流域生态红线,推进水生态修复和沿岸绿化,加强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加强运河水利设施保护与建设,持续提升运河水质,更好发挥防洪灌溉作用,把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打造成美丽浙江的重要生态带。
 
  运河源于运输需要,航运是其基本功能。要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内河航运,振兴运河水运,加快推进京杭运河三级航道和杭州二通道建设,打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主通道,推进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工程和杭甬运河全线三级航道改造前期谋划,发展绿色航运、江海联运和集装箱运输,把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打造成我省重要的货运大通道。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这是推进运河货运转型、推动江海联运、水铁联运的前提条件,我省在这方面要积极推进、走在前列。
 
  休闲旅游是传承利用运河文化资源的重要方式。要依托运河名城古镇,综合展示运河风貌、传统民居、生活美学、生产场景等,打造承载记忆、回味乡愁的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把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打造成诗画浙江的靓丽风景线。在具体开发建设中,要坚持共建共享,完善沿河绿道、自行车道及郊野公园等基础设施,开展大运河马拉松、自行车赛等各类走大运河、跑大运河、骑大运河体育休闲活动,让遗产保护、运河开发与提升沿线居民生活品质相结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构建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高要求保障浙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落地见效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既要按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也要结合浙江实际、体现各地特色统筹考虑、分头实施,要充分调动省直有关单位和市县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效果。
 
  ■ 一方面,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系统推进。要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思想,建立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统一领导机制,统一研究确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要问题。省直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古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运河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运河沿线市县与省直单位的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政策以省直单位为主,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以所在市县为主,形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合力。按照工程化推动、项目式运作、社会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实施一批具体、有形、可操作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确保建设成效。要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运河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新模式,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培育新亮点,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动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要研究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立法工作,以法律来规范和引导全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行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大运河全流域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统计分析平台,对运河管理和建设情况进行科学评估。
 
  ■ 另一方面,要强化分级负责,突出特色优势。沿线各市要担负起属地责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有关县(市、区)要扛起各项任务落实的直接责任。各地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打造亮点。杭州可突出京杭运河南起点、“人间天堂”、南宋古都等优势,把杭州段打造成中国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力争使杭州段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达到八达岭在长城中的地位一样。从中国大运河全线现状来看,杭州同时具备文化遗产丰富、保护开发成熟、至今仍活化利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交通便利等有利条件,是兼具代表性和便利性的理想之地。嘉兴可突出革命红船启航地、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的优势,推动大运河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融合,让人们在领悟革命精神、感受传统文化、体验现代科技中不断提高文化自信。湖州可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太湖南岸清丽地等生态优势与文化优势的相互映衬,让人们在饱览太湖风光、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体验湖笔文化中,切身感受生态文化与运河文化交融和“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魅力所在。宁波可做足通江达海、河海联运、港口城市、“一带一路”连接地等方面文章,让人们充分感悟海洋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交汇的独特韵味。绍兴可充分体现古越文化和名士之乡的地域特色,让人们在乘乌篷船、走古纤道、品黄酒、听越剧等过程中,体验浙东唐诗之路的意境之美。运河沿线各县(市、区)同样也要注意挖掘本地特色优势,打出招牌,建成精品。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大运河(浙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来源: 《今日浙江》杂志    | 作者:    | 责编:林双桑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