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全省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大宗消费食品、节令性食品和餐饮食品等重点食品种类合格率均处于97%以上的较高水平,食品安全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国家考核A级,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浙江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治理,将其纳入“大平安”布局,按照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的要求,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实践。
全域推进“双安双创”
外国朋友体验杭州菜场
自国务院部署开展“双安双创”工作以来,浙江自我加压,高标准在全域开展省级食品安全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成为全国极少数“双安双创”全覆盖省份。省财政还专门落实1.8亿元创建奖励资金,对创建通过验收的市县给予15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的奖励补助。
目前,浙江所有的设区市、90个县全部发文启动食品安全创建并成立领导小组。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推出不少值得借鉴推广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办法。
宁波
给食品安全责任买保险,对农村集体聚餐、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等九大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由政府出资购买食安险,为食品安全锁上“安全阀”。消费者若在这些重点领域遭遇食品安全意外事故,将获保险赔偿,并推动地方责任的落实。目前宁波各县(市、区)实现公益保险覆盖100%。
瑞安
把食品安全纳入“综治一张网”,整合镇街食安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站和市场监管所资源,并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了一支62人的协管员队伍,合力做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
通过全域推进“双安双创”,浙江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目前,杭州、宁波、绍兴被列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44个县(市、区)获得省级食品安全县称号,2个设区市、9个县(市、区)完成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71个县(市、区)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检验检测体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聚力治理食品小作坊
浦江盘溪手工面作坊
传统食品制造业小作坊风险隐患突出,历来是食品安全监管难点。去年以来,浙江发布《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组织开展多项针对食品小作坊的综合治理,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
食品小作坊100%登记:
2017年,浙江启用全省统一的小微食品生产经营登记管理系统,摸清底数,完成了9216家食品小作坊建档登记工作。
明确“谁来管”:
印发《关于明确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和食品摊贩登记管理及食品经营许可有关问题的通知》,厘清各部门的职责边界。
规定“管什么”:
组织制定食品小作坊主体认定条件、禁止生产的食品目录和登记管理办法,加强规范管理。
区域集中、精品示范:
按照统一厂区、统一采购、统一排污、统一管理的要求,集中打造了16个小微食品加工园区,推动一批小作坊入园集聚集约发展。
协会推动、龙头带动:
借助小微食品加工园区,推动行业协会制定联盟标准,让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品牌建设。
旅游展示、特色发展:
松阳农村的豆腐工坊、红糖工坊、米酒工坊各具特色,串点成线,构成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生态系统,工坊体验制作使这些传统食品单价翻倍。今年3月,投资3000万元的苍南矾山肉燕产业园顺利开园,吸引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
监管装上“智慧大脑”
宁波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中心
为了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浙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智慧化程度,在省级层面,建立由“1个中心7大平台”组成的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平台,以及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在基层,各地因地制宜推出各种智慧化监管手段,实现有效打击:
台州
建成覆盖全市51.1万家市场主体的档案,对市场主体数据、检测数据、12315举报投诉等海量业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自动形成“红橙黄绿”四色动态风险评级,并推送至监管干部的手机。
宁波
用大数据技术管控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研发网络订餐智能监控系统,抓取入驻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的餐饮单位信息,与宁波企业信用信息库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该系统的应用,让监管部门线上检查时间,由原来5分钟/家缩短到0.25秒/家。
嘉善
开发“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监管人员通过该APP软件可以及时将检查巡查、执法、检测等信息及时上传到数据库,并做到了移动终端与追溯平台电脑端数据无缝对接,数据及时更新。目前,全县有200余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村级协管员配备了“农安嘉善”智慧监管移动终端,实现精准追溯的智慧监管。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 撰稿:吕煜昕 | 责编:林双桑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 撰稿:吕煜昕 | 责编:林双桑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