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曝光台 新闻详情
示范引领全国,浙江这样为民“兜底”
《今日浙江》杂志 · 今 哲 | 发布时间2019-11-19 11:28:1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浙江充分发挥“三个地”的政治优势,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为重点,不断植厚浙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省委书记车俊在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时指出,要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保基本、兜底线,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提升全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传统民政到新时代民政,浙江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担当奋力开辟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建立基本民生保障体系
 
  浙江按照“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的要求,建立起资源统筹、配套衔接、精准有效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法治保障
 
  加快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出台《浙江省低收入农户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施意见》,加大省级层面帮扶力度,形成精准施策和全面推进兜底保障格局,确保全省低收入农户全面奔小康。
 
  在全国制定出台第一部地方性社会救助法规——《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对全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活动进行规范,为促进社会救助长远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底线保障
 
  在全国率先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把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下的家庭纳入低保边缘家庭,让他们也能享受教育、医疗等各种专项救助,避免出现“悬崖现象”,体现分层分类救助的精神。
 
  率先实现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人均月低保标准达到805元,位居各省区第一。
 
  分类保障
 
  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从孤儿、艾滋病儿童,扩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以及困难家庭的重残、重病和罕见病儿童,约6.7万名孤儿外困境儿童纳入保障。
 
  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以情况真、数据准、实际工作扎实有效为准则,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切实解决监护缺失、无户口、失学辍学等问题。
 
  应急保障
 
  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点1.9万个,连续举办以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为主题的应急救援演练,传统救灾工作已由抗灾救灾为主,逐渐转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浙江大力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推进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初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融入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全国提供了许多生动鲜活的“浙江经验”。
 
  三治融合
 
  桐乡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进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建设,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生动格局,发挥自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崇德向善的力量,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桐乡实践,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后陈经验
 
  为了让村民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武义后陈村创造性地设立了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并列的第三种权力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启了村务民主管理实践探索的序幕。这是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该制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被称为“后陈经验”。
 
  “两山”转化
 
  安吉以“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全力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引导各村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为了解决部分村庄特色不鲜明、业态相近引发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又推行“多村联创”模式,允许毗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村组成联合体,共同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以达到节约公共资源、乡村错位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的目的。
 
  村民说事
 
  发轫于象山县杰下村的“村民说事”制度,融合了“说事、议事、办事、评事”,从最初的“说纠纷讲抱怨”到如今的“畅发展谈经济”,构筑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机制,成为乡村治理上的一项创新举措,相关内容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乡贤参事
 
  德清县雷甸镇原洋北村成立全国首个乡贤参事会,由热心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建设的乡贤自愿组成,是以参与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以及开展帮扶互助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联合性、非营利性基层社会组织。
 
  三社联动
 
  率先完成志愿服务条例修订;全省社工机构、持证社工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注册志愿者占居民人口总数比例位居省区第一。
 
  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数有60115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10.15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率先开展村(社区)减负工作,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向城乡社区延伸。
 
  撤镇设市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经国务院批准,龙港撤镇设市,成为全国具有探路意义的重大创新举措。
 
  建立基本社会服务体系
 
  浙江充分发挥民政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
 
  建成2.36万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99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一批养老服务综合体,一半以上的城乡社区实现助餐配送餐服务覆盖。浙江养老服务工作连续两年得到国务院表扬激励。
 
  生态殡葬
 
  推动生态殡葬移风易俗,全面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措施。浙江是目前全国唯一火化率100%、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整体开展“青山白化”治理的省份。
 
  婚姻登记
 
  婚姻登记信息化快速推进,完成1950年以来婚姻历史数据补录。浙江是目前全国唯一把婚姻登记系统建在云平台、实现在线实时共享查询比对、内地居民补领婚姻登记证全省通办的省份。
 
  地名保护
 
  在全国率先出台镇(街道)设置标准、政府驻地迁移及行政区划调整专家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建立地名遗产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开展千年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
 
  建立民政服务管理体系
 
  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民政领域各项改革,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民政服务管理体系,民政服务更加便民高效。
 
  民政实事
 
  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政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2年以来,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20件民政事项纳入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由省领导领衔督办。
 
  民政服务
 
  2019年适宜网上办理的136项民政办事事项基本实现“码上办”,不适宜网上办理的实现“码”上预约申请,重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码上办”或“码”上预约申请。
 
  民政考评
 
  把养老服务列入设区市党政领导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慈善超市和慈善基地、平安边界建设等纳入省委“平安浙江”考核,把社区建设、农村低保等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民政工作的新格局。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 撰稿:今 哲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 撰稿:今 哲    | 责编:赵晓霞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