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服从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旨归的,是面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同样时间段世所罕见的快发展,为青少年提供思想信仰之“钙”的思政理论课,也要回应新问题、新课题,以改革创新实现新的实事求是。
思政课是塑造青少年思想信仰的“脊梁课”,为下一代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排在“本领、担当”的前面,是因为信仰决定人格广度,是本领担当前面的“1”,没有这个“1”,后面多少“0”,都没多大意义。世界各国在未来之竞争,在于下一代“谁主浮沉”,我们在未来的栋梁——今日之青少年,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建设者”之身份诠释“未来信仰之磅薄力量”,今日耕耘,来日收获,我们要用思政理论课今日之“少年中国说”,迎来明日之“富强中国志”。
思政课是面对青少年的,青少年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天生的亲切感,我们的思政课,要在内容的创新演绎、形式的创新设计上做出回应。马克思有没有胡子,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就是马克思。各种卡通版、酷萌版马克思,让青少年心生亲近。思政课与青少年面对面,要让他们感到不仅读的是书,也是在和思政课交朋友,感受到亲和力,感觉到对现实问题的回答“那么的坦率有说服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思政课创新的绝佳素材。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高歌猛进,我们的思政课自然讲得理直气壮。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发展奇迹,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在今日依然有强大解释力、引导力,可以让青少年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新时代之歌”,让思政课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天地”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实践,思政课遇到了最好时代,获得了最佳诠释素材。我们要深化对青少年的认知研究,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解释好、回应好新时代的新议题、新命题,让青少年更加热爱上思政课,尽情拥抱、全心投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用理想、本领、担当让“我们的新时代”更加精彩。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程振伟 | 责编:安静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