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万事利丝绸品牌 > 世界级盛会上的万事利 新闻详情 A- A+
传统文化产业,如何讲好浙江故事
发布时间:2018-12-05 09:39:32    

   “我以为1980块只是买了一条真丝围巾回去,没想到,围巾上还可以扫一扫。”

  12月1日,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博会进入到第三天,也是双休日,展厅里的年轻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各种年轻尖端的黑科技VR、AR技术,不用多作解释,立马刷屏。但是展览中,依然有大量传统行业,比如丝绸,出版,非遗,难道它们就形单影只了吗?传统文化产业如何突围?

  回到开头这一幕,一位上海90后女生就被杭州的丝绸技术惊艳了。

timg (2).jpg

  丝绸上“跳”出短视频

  丝绸产业的龙头品牌“杭州万事利集团”,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就是“卖丝绸”的,然而在文博会上,万事利把AR技术织进了丝绸。

  一条看起来很普通的橙色丝巾,拿手机扫一扫上面的花纹,会跳出一段关于丝巾和公司的短视频。工作人员李柯南说,还可以在丝巾上为采购方定制不同的AR内容,“丝绸不再是一块传统面料,还能融入更多科技、文化的元素。”

  另外,万事利还自主研发了“双面数码印花工艺”,两面同时喷绘,一样鲜艳,印花精确度高,同花同色,也可以做到同花异色、异花异色,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丝绸工艺技术。LV的母公司很敏感,就这项工艺技术与万事利达成了战略合作。

  丝绸可以加入技术,那么儒家文化,有没有可能创新,走近年轻人?

  文博会上,除了有coser,还有一个须发白眉的“老爷爷”混入了二次元队员。他叫“南孔爷爷”,是浙江衢州著名的动画IP。衢州是南孔圣地,土生土长的衢州人徐明绘制了Q萌的“南孔爷爷”卡通形象。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当代人对“逢考必过”的吉祥物文化,让“南孔爷爷”的传播有了多元的渠道和意义。今年初,“南孔爷爷”还站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屏。

  “长三角文博会后,我希望我们产品的传播广度能打开,市场能打开。长三角的文化产业如果能抱团,那我们更能借势出海,向世界传播我们儒家文化、传统文化,比过去单打独斗强多了。”徐明这样说。

  文化资源需要再发现

  长三角地区,中国最多的院士产生在这里,古代最多的状元产生在这里,长三角地区历史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用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家里有矿”。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匹不好驾驭的好马”。

  在文博会主题论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凤亮说到传统文化,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美国没有包袱,广州也没有包袱,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文化最精致最发达的区域,但在文化创新的观念上还不够放得开,我们还有很多‘文化包袱’,文化资源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是要为我们使用的。怎么把这样丰富的有底蕴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甩掉我们身上的包袱?”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对文化资源的再发现,在浙江的参展企业中,例子太多了。

  一个名为“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的展台,听起来好像有点古板,但很多观众都在抢着要一张“四条诗路创意地图”,几乎秒空。

  今年,浙江部署共建“诗画浙江大花园”,提出十大标志性工程,其中之一便是重点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大运河(浙江段)文化带”四条诗路,上个月,浙江就成立了“诗路发展建设研究中心”。文博会上,这本新鲜出炉的地图,把流传千年、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浙江地图上一一标注,风景、文化、体验相结合,一目了然。

  新文创的时代,要保持耐心

  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台,几乎每天都被它的粉丝占领,著名国产原创动画IP《秦时明月》正出自它的旗下。历史记载中的帝王枭雄、侠客名士、诸子百家,以全新创作的动漫形象悉数登场,融入了众多中国元素,唤醒传统美学的生命力。《秦时明月》全IP端创造了153亿+的播放量,目前已播出5部175集动画,获得50亿的播放量,仅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的播放量就有31亿+,平均单集点播量破4200万。

  “它根据历史改编,情节积极向上,青少年看了会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这也是吸引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玄机科技的参展人员潘朱莹说,“我们自己做的国漫,摸着良心讲,还不错,这让我们很骄傲。”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先生说,从文化到整个创意经济经历了一个转化,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的文化记忆,我们需要对文化进行重新展示,这需要文化遗产的活化,还要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对产业进行赋能,最后实现文化资产的变革。

  一个民族的文化史,实际上就是一个大IP,背后是一个一个鲜活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机会成为一个IP,都有机会和现在的年轻人沟通。向勇说,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应保持对文化的敬畏,不去开发短期的“快餐式”文化内容,也不去开发不具有用户基础的文化产品,在新文创的时代,保持耐心,把中国文化最美好的东西,用现在年轻人最习惯的、最喜欢的方式,更好地诠释出来。

来源: 浙江在线    | 作者:马黎 杨琳惜    | 责编:张云松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