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万事利丝绸品牌 > 世界级盛会上的万事利 新闻详情
丝绸匠人许鼎龙:用一根丝串起数千年
中国网 · 李斌 | 发布时间2019-09-27 17:25:35    

  82年前,1937年的9月26日,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建成通车。这座依然耸立在钱塘江上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工匠精神的一座丰碑。82年后的今天,杭州迎来首个“工匠日”, 以此致敬和传承工匠精神。

微信图片_20190927172254.jpg

  许鼎龙,苏州丝绸工学院出身的他,万事利集团研发团队中的高精专技术骨干之一。一生与蚕、与丝为伴,用像蚕一样的专注,在纺织的多个领域内,他都有深层次的实践经验,用一根丝串起中国数千年的丝绸文化。

  2015年底,一项困扰丝绸界多年的技术难题在许鼎龙手上得到实质性突破:成功研发出了堪比长沙马王堆素纱襌衣更薄的丝绸。

  自上个世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世界上最轻薄的丝织衣物——素纱襌衣(只有49克)之后,超薄型丝织面料的研发就成为了丝绸业内专家探讨的课题,一些国际奢侈品牌也在不断尝试研发,但都尚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然而,这个称得上是一项困扰丝绸界多年的技术难题在万事利集团高级工程师许鼎龙手上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成功研发出了堪比素纱襌衣甚至更薄的丝绸,重约不到10g/10g/㎡,厚度为0.052/mm。

  超薄型丝织面料的研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横亘在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对于原有设备的改造。通常来说,我国现有丝绸加工设备都是按21D(即旦尼尔:蚕丝的细度单位)的常规标准来设定的工艺流程,但要研发最轻薄的丝绸面料,选择更细规格的桑蚕丝是第一步。

  然而,这个称得上是一项困扰丝绸界多年的技术难题在万事利集团高级工程师许鼎龙手上得到了实质性的突破——成功研发出了堪比素纱襌衣甚至更薄的丝绸,重约不到10g/10g/㎡,厚度为0.052/mm。

  超薄型丝织面料的研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横亘在前的最大难题就是对于原有设备的改造。通常来说,我国现有丝绸加工设备都是按21D(即旦尼尔:蚕丝的细度单位)的常规标准来设定的工艺流程,但要研发最轻薄的丝绸面料,选择更细规格的桑蚕丝是第一步。

  它的背后,从蚕种到蚕茧,从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

  面对这项复杂繁冗的工作,许鼎龙用了半年的时间,光是前期筹备就花去了整整两个月。由于手上的七公斤10D生丝有限且来之不易,他必须尽最大所能降低在研发过程中的原料损耗率,为此,他走访各地丝绸织造工厂考察调研,把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环节都逐一整理出来。

  一切准备就绪,却有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去哪里找适合且愿意高度配合的工厂?“万事利自有的工厂全是自动化的外国进口设备,适合大批量的常规产品生产,针对10D蚕丝工艺上的特殊性,真不如本土机器来得适合,本土的机器功率没有进口机器大,马达转速没这么快,造成的加速度和惯性相对适中,可以通过调试解决丝线一上机就断的问题。”经过多方打听和朋友介绍,他终于找到外地一小丝绸企业。

  可对方一听来意就拒绝了,这可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儿,要改机器,还要配专门的挡车工、机修工,需要全方位的高度配合,明显吃力不讨好。但许鼎龙并没气馁。“要劝服专业的人有时候说难也难但说简单也简单,只要你在专业上比其更厉害,自然能让人心悦诚服。”就这样商谈了1个多月,前前后后的多趟去访,在展现了自己强大的理论知识、对项目深入透彻的专业分析及过硬的能力和始终谦逊谦和的姿态,终于让对方同意了。

  控制张力和卷绕密度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要素。为保证蚕丝最终的成型良好、光滑平整,张力的把握尤其重要,因为张力太小会导致嵌丝,太大则会导致断丝。每一道工序都要调整至合适的张力,让蚕丝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顺利退介到下一步工序上,由此往复。说来简单的一句话,但在实现的过程中却并不轻松,很多细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成品。

  许鼎龙一道工序一道工序看,一个导丝器一个导丝器调整,通过络、并、捻、整经、摇纡、织造等织造工序中数十个部分和点位的改进,最终让整个工艺流程基本适用于10D蚕丝。但设备的改进并不是全部,挡车工的操作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想想那么细的丝,肉眼都很难看清它在机器上的运动,打一个结很容易就滑掉,其操作难度可想而知。许鼎龙就给挡车工们进行要点的提炼,武到改机器,文到为员工培训,他都向工厂做了详细的应对方法。

  每一项的研发都饱含着研究人员的心血和专注,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他们也乐此不彼,许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丝绸的热爱,就是许鼎龙心中的那一洼活水,让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奋起向前,凭借传承和钻研,专注与磨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企业实现更高价值的同时也拓宽着自己人生的价值。

  它的背后,从蚕种到蚕茧,从缫丝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

  面对这项复杂繁冗的工作,许鼎龙用了半年的时间,光是前期筹备就花去了整整两个月。由于手上的七公斤10D生丝有限且来之不易,他必须尽最大所能降低在研发过程中的原料损耗率,为此,他走访各地丝绸织造工厂考察调研,把生产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李斌    | 责编:张云松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李斌    | 责编:张云松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