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20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中国自信 品牌力量”为主题,展示品牌建设丰硕成果,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品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论坛现场,记者采访到了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华。
记者:您刚才提到,万事利丝绸一直在着力加强丝绸技术的提升,您能具体介绍一下现在万事利丝绸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吗?
李建华:我们在2010年左右开始进行数码印花生产工艺的布局,经过多年研发与生产经验的积累,现在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掌握了数码印花色彩管理的核心技术。已经形成了前处理、精准定位喷印和印后处理环节的关键工艺,开发出双面同花同色、同花异色、异花异色等双面数码印花新产品,解决了丝绸面料的弹性和渗透问题。该技术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手段,高效解决了业界普遍存在的色彩正反面透色不均匀问题,有效克服了手绘等复杂图案无法精细呈现在面料上的技术难关。生产出的产品花型更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品质也更好。总的来说,这算是万事利丝绸的“独门绝技”,能轻松地让丝巾的正反两面出现同花同色或同花异色。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属行业领先的。
记者:万事利丝绸可以进行AI智能丝巾定制,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李建华:2020年,万事利丝绸和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共同研发了“西湖一号”人工智能丝巾设计平台。这是万事利丝绸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进行的技术革新。未来丝绸的设计可以是完全智能化的。而AI与人类设计师协作,更能洞悉消费者的需求,更能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在“西湖一号”的人工智能丝巾设计平台的支持下,每一条丝巾都可以有专属纹样、专属定制、专属生产,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个性化都能得到满足,还节省了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万事利丝绸很重视研发创新。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专利数量达124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
同时,万事利丝绸也是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截至2019年末,由万事利丝绸主持和参与制定的主要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合计27项。在未来,万事利丝绸还将通过核心技术研发、新零售模式创新、产业互连等方式,不断探索丝绸产业的无限可能,让丝绸真正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在互联网时代下,作为一家传统企业,万事利丝绸是如何进行转型的?
李建华:我们始终坚持的就是“如何跳出丝绸做丝绸”。目前,万事利丝绸已经摸索出一条“传统产业 文化创意 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例如,我们与故宫文化、人民日报文创等进行了多次成功的“丝绸 ”跨产业合作,例如丝绸 扇子、丝绸 茶叶、丝绸 陶瓷……
记者:身为大型民营企业,万事利丝绸是如何践行社会责任的?
李建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举国上下都投入了抗疫中,万事利丝绸临危受命,兼职做起了口罩。接到任务后,我们决定对原本生产服装的生产线进行调整,临时改为生产口罩,每天组织生产50万只口罩。我们当时上下齐动员,从生产丝绸品到生产一次性民用口罩,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线改造、工人培训、口罩打样等工作,口罩日产能很快就突破了100万只。不仅如此,我们还紧急调拨了价值50余万元的蚕丝被等保暖物资送往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并在疫情期间向援鄂医护人员捐赠了自主研发的小分子蚕丝蛋白护肤品及丝巾。
记者:近年来,万事利丝绸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助力脱贫攻坚,请您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李建华: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率先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建设集约化、规模化的特种蚕产业示范区,通过土地进行流转和返租、桑园新建与改造、农具机械的开发改造、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大棚建设、数字溯源系统和质量监控等举措,建立规模化自动化养蚕基地。在我们的努力推动下,一些特种蚕存活率大大提升。我们在保障高品质原材料的同时,提高了农户收益,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记者:马上就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了,人们过春节有回家过年、庆团圆的习俗。请问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丝绸相结合?
李建华:过年最大的意义就是“回家”庆团圆。“家”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有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到家族、到国家、到家国天下。家文化,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精神不动产,是我们行走世间的底气所在。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连续延续五千年并延续至今的文明。最主要是因为我们有能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家国观念,而“家文化”在传统节日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春节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节点。我们从社会角色回归到家庭角色,从“大社会”回归“小家庭”,我们从公司的职员、企业的中层、学校的学生等社会角色中抽离,回归到单纯的家庭角色。春节又是一个最为喜庆的节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喜庆的事情就一定要用红色,因为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吉祥喜庆。中国人在喜庆的节日里就喜欢穿红色的衣服,代表着红红火火。就像我手边准备的这个红围巾,它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实用品,更是我们中华文化复兴的旗帜。在新年,我们倡导大家都戴上红围巾,这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来源:人民网 | 撰稿:赵梦阳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人民网 | 撰稿:赵梦阳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