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A- A+
影像穿越时空 浙大团队用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
发布时间:2018-12-05 09:00:15    

  描绘大唐盛世的《簪花仕女图》在屏幕中缓缓展开,图中仕女倏而活了起来,身着霓裳,舒眉展手,从画中走出。许多身穿当代时装的模特从四方走向她们,又一道向观众走来。

1543966675347_5c070fd3159bb86432f23c3d.jpg

  古卷——仕女——时装秀场,这层层叠叠、交相掩映的图像,使古代世界和当代生活融为一体,让人真正品味到“穿越”的魅力。这些精心制作的影像,就“藏”在一个巨大的神秘“盒子”里,目前陈列在浙江大学紫金港图书馆农医分馆大厅,连日来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观看。

  此前,这个巨大的盒子作为国家文物局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和浙江大学承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专题展览的展台,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的惊艳亮相。人们领略了科学技术与传统文明融合创新的成果:历经岁月长河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把我们和先民祖辈联系在一起。

  本项目整体策划与设计由浙江大学艺术系王小松教授牵头。他说,以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技术将过去藏在历史深处的文物变“活”,通过全息影像的方式将人们带入历史情境中去,以古人之规矩,开时代之生面,更有利于观众与文物交流,让文物蕴藏的历史深入人心,让文物“活”下去有动力之源。

  在另一段影像中,宋代蹴鞠纹铜镜上的人物纹饰动了起来,变为几个踢蹴鞠的活生生的宋人。镜头随后转移到当代足球运动员身上,紧接着转向踢足球的机器人。

  簪花仕女、踢蹴鞠的宋人、以及手执长信宫灯的汉代宫女、弹拨乐器的说唱者……饰演这些形象各异的先民的,是浙大黑白剧社桂迎教授团队。今年夏天,他们在摄影棚中加班加点拍摄,演绎这些被传世文物留住了永恒容颜的古人,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灯火之熠、体育之乐、服饰之秀、舞乐之美。

  勾连古今的影像得到生动呈现,还有赖浙大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鲁东明教授团队专门研发的分层影像虚拟幻影叠加技术和装置,也就是这个神奇的大盒子。在这个大盒子里,观众不仅能欣赏上述影像,还能体验知名企业、高校与文博单位共同利用AI、AR、全景漫游、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的一系列文化传播新产品。如中国美术学院的“囩囦”是一款将宋画与天气数据相关联的智能画屏,提供了体验古代艺术的新方式。数字敦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面向全球共享。通过云观博AR智慧博物馆平台,使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轻松AR导览各类文博藏品。

1543966675347_5c070fd3159bb86432f23c3d.jpg

  值得一提的是,盒子本身的造型也十分独特——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宁波保国寺的数字三维模型结构。设计师们用40片高级亚克力板,以层层切片堆叠、辅以灯光透视的方式,艺术再现了这座国宝级古建筑,在外观上即营造出若隐若现的观感,体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互联网+中华文明”展览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把作为实体的文物生动、深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高度突显了文物考古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文物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往往是书中的图像、是博物馆中禁止触摸的藏品,它们的展示往往受到空间、时间和媒介的制约。同时,文物需要以艰深的文字来进行诠释,这令普通观众遭遇到知识门槛的困境。今天公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仍然多停留于书本,对实物所知甚少。培养文化自信,要拒绝做一个“物盲”。良渚的玉琮、殷商的青铜器、秦帝国的宫灯……当这些伟大文明最直接的物质象征摆在眼前却茫然不知其价值,对传统文化的温情和敬意就无从谈起。而要让中华文明绽放出时代华彩,积极参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文化遗产更是重要的载体。让更多文物借由互联网技术变得触手可及,为国民人文历史素养的提升建设了一个新渠道。

1543966675547_5c070fd3159bb86432f23c3e.jpg

  本展览在浙大持续至2019年1月下旬,向公众开放。其后或还将启动巡展。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曾福泉    | 责编:刘清扬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