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创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详情 A- A+
潮评社丨杭州十位校长谈教师惩戒权:表扬要真诚惩戒不能是发泄
发布时间:2018-12-10 17:37:32    

   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能不能罚?近日,江苏常州一所小学决定,把“戒尺”还给老师,出台制度惩戒熊孩子。

  记者从事教育线采访17年,对于这个话题已经不陌生了。一个直观的感受是,现在的老师越来越不敢管孩子了,罚站不敢罚太久,批评不敢说太重。

  有老师直言,现在规定老师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什么叫作变相体罚,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掌握这个度很难,所以最后不如不罚了,全部改成赏识教育。”

  日前,记者采访了两位从教30年以上的老师,她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老师手中的教鞭原来是这样消失的。

微信图片_20181210174023.jpg

  我现在只会两招

  口头批评和告知家长

  王老师是杭城某公办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任教34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教师的惩戒权,10多年前就开始消失了。”王老师感慨了一声,她记得那个时候,学校教师会议上反复强调师德,于是,从那时起,罚站、罚抄都不再允许,都算作变相体罚。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王老师自嘲“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脾气又急,对学生也比较严厉,罚抄课文、留堂补作业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家长常跟我说,‘王老师,你对孩子就要严一点’,我让学生放学补作业,家长都非常支持。”

  王老师说,她只有在那个时代算是体会过老师的权威。现在这样的家长也有,但真的太少了。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一位同事因为把学生留下来的时间久了,学生的爷爷在校门口接到孩子后,当着所有人的面大骂老师。

  “现在除非经常不做作业,我们才会让学生留下来,监督他完成,而且必须发微信先通知家长,即使留堂也不敢留太久,不然家长会有意见。”

  各种惩戒手段都不能使用,王老师也感到无力,“如果遇到比较拖拉的学生,我只能一直在耳边催,并回馈给家长,其他就没办法。”

  “小孩子知道要遵守纪律,但他们很难控制自己,道理都懂,但言行不统一。”王老师举例,“全校集会,总会有学生控制不住,跑来跑去。如果在十多年前,完全可以让学生留在操场站15分钟,让他静下来反思。现在只能口头批评,学生下次还会犯,因为不放在心上。”

  王老师说,她不敢让学生罚站,即使有学生上课不认真,也只会让他站一小会,“不能超过5分钟,不然就算变相体罚。”

  带一年级时,王老师还在教室里放过两张“思过椅”,让不守纪律的孩子去坐着反思,“静坐应该不算变相体罚,时间也不会超过5分钟。”就算是这样,王老师也曾担心被家长投诉,“两年多前,同事让班里学生把听写的错字订正3遍,结果有家长一个电话打到12345。因为他孩子错了很多,得抄近100个,量一变大,家长就觉得这是罚抄。”

  罚抄也不行,罚站也不行,基本所有惩戒手段都行不通,王老师也觉得束手束脚,现在最常用的就是口头批评和告知家长。但是,和家长沟通又是一个难题,“我现在最怕的就是‘说’,跟家长交流,一句话说错,就是祸。每次和家长沟通前,我都要字字斟酌,生怕一个字使用不当引发家长的情绪。”

  王老师说,教师惩戒权的弱化,一是规定使然,另一方面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家长过度干预老师教学、一味对孩子偏袒保护,常常是教师惩戒规范学生的最大阻力。

微信图片_20181210174020.jpg

图自视觉中国

  我有一根教鞭

  被锁在柜子里20年

  杭州采荷二小的傅利平老师是1987年入职的,教龄已经31年,她曾获得“感动杭城教师”入围奖。

  她曾有一根教鞭,陪伴了10年,后来被她锁在了柜子里,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傅老师说,教师手中的教鞭大约是20年前消失的。“以前每个老师都有一根教鞭,是竹子做的,这根教鞭主要是用于点黑板,当学生不听话或上课走神时,也会用来点点孩子的肩膀进行提醒,很少拿来打学生。”

  傅老师刚入职的时候,使用教鞭或语言吓唬学生、用手指戳戳学生的头,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惩戒方式,是被社会默许的。

  “当初老师们还喜欢用粉笔头扔上课走神的学生,记得一个和我搭班的老师,扔得特别准,他的这一技能还被一个学生写进了作文里,学生说他知道老师这样做是为他好。”傅老师说。

  大概工作10年后,教育部门突然有了规定,教师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吓唬学生和扔粉笔头这些惩戒手段,都被杜绝。

  傅老师说,这个规定刚下达时,她还很不适应,那时她害怕手上拿着教鞭会不小心出现违规动作,所以就把教鞭锁在了柜子里。“教鞭其实象征着老师对孩子的管理,教鞭没了,但孩子依旧要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其他的管理方式。”

  傅老师说,现在如果班里有学生不听话,她通常用表扬听话的学生,通过树立好榜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向优秀的同伴学习。

  除了树立榜样,也有批评,“孩子们是敏感的,只要你瞪大眼睛,他就知道你生气了,批评还要用对方法,如果两个孩子一起犯错,老师就要找出主导者,批评这个孩子,这样他就会明白这次错误是自己造成的。”傅老师说。

  如果是面对班上特别难管的学生,傅老师通常用“关爱”建立一种超越师生的关系来管住他们。

  傅老师说起了自己和班上一位特殊学生的故事。刚刚接手班级时,傅老师为了和他搞好关系,经常给他带早餐、陪他聊天,学校组织的教师亲子活动,她也会带上学生。两个月的不断关心,让这个学生接受了傅老师。

  但是,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惩戒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傅老师说,在和这个学生的相处中,自己一直强调要他学会控制情绪,并和他说自己的批评其实是为了考验他的脾气,每次在课堂上,只要他出现违规行为,她都会严厉地批评。

  在采荷二小,傅老师管理班级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她从不在班里嘶吼,但学生十分听话,既喜欢这位老师,又敬畏这位老师。

微信图片_20181210174016.jpg

图自视觉中国

  惩戒是必须的

  可到底度在哪里

  杭城的一位公办小学校长对记者说,学校教育没有了惩戒,孩子就会对人、对事缺乏敬畏感,这是不健全的教育。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

  只是,现在时代变了,以前代表教师惩戒权的教鞭被锁进了柜子里,戒尺也没有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如此,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样的。必须要让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明白,在惩戒学生这一点上,他们可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掂量把握这个度。说实在的,要把这个分寸拿捏准确并不容易。

  两所小学的调查:

  超七成家长赞成惩戒,但不能打手

  学校惩戒权的弱化,或者说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很多老师都采取“不惩戒学生”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难道孩子犯了错,家长不希望对其进行惩戒吗?

  记者在杭城两所公办小学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73%的家长认为,老师在学校里可以惩戒学生。

  75%的家长不接受老师对孩子实行打手等有身体接触的惩罚。25%的家长接受老师对孩子进行打手等惩罚措施,认可恢复戒尺这种中国最古老的教育惩戒手段,认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管教,相信老师可以把握惩戒的轻重。在支持的这部分家长群体中,80%是爸爸。

  不支持老师对孩子进行打手这种惩戒方式的家长群体中,大多数人表达一个观点——罚站这样的惩罚方式是他们的底线,但时间不能过长。

  为什么一边支持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惩戒,一边又不希望采取相对严厉的举措呢?大多数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太敏感了,他们担心老师过于严厉的惩罚,会对孩子造成预想不到的伤害,所以希望老师在大多数时间里态度和蔼。

  有一条所有的家长达成了共识,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惩戒之前,要先和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惩戒,他们会有意见。

  小学校长的建议:

  老师得硬气,学校建立惩戒条例

  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认为,奖励和惩戒都是教育手段之一。不同的孩子,或者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问题上的不同表现,都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俞国娣说,没有一种教育手段是通用的,也没有一种教育手段,对每个学生管用。她认为,表扬要有度,是真诚的;惩戒也要有度,是出于爱,而不是发泄。

  现在一些家长反对学校的惩戒,源于个别老师的惩戒手段或是冷热暴力行为;或是不良情绪的宣泄。“真正有效的惩戒是有设计的,有预见性的,有结果的期待,而不是动物性的,过程中是有调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俞国娣说,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惩戒,一是立规矩,二是知是非。孩子犯错了,不守规矩了,就得受到惩戒,这是让他遵守一种规则,培养一种自控能力。“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和是非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不痛不痒的表扬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的。”俞国娣强调说。

  不过,俞校长反对戒尺再进校园,她认为肢体上的伤害是不可取的。她支持学校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这一点上要强硬一点,“老师得硬气,出于对学生的关爱进行惩戒,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行为;当然,家校沟通很重要,老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只有赢得家长的支持,这种惩戒就可以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俞校长向记者介绍了一件前不久她自己处理的事:有个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乱发脾气,把同学抓伤了。“我对他进行了惩戒,停止他半天的实践活动,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把孩子带回家”。这样做,既体现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践行了家校合作的理念。

  怎么样对学生进行惩戒,杭州天长小学的校长楼朝辉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天长小学在五六年前讨论过这个问题。”

  楼校长说,他有一把戒尺,木头做的,是当过校长的长辈传下来的。“我20多岁时用过,拿来威吓学生,还打过学生手心。这把戒尺已经30年没用了。”

  楼校长说,中国的惩戒制度有历史背景,这是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化。“我们有戒尺、面壁这些词,中国人认为,教育就是教化与规训,规训在前,教化在后。”

  楼校长说,教鞭的消亡导致一个结果,教师对于惩戒学生的界限变得模糊,不知道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替代。所以,重新认识惩戒手段,将成为现代学校制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的学校还没有对惩戒权上升到可操作性、机制化的条款,中国的小学校规没有惩戒条例。学校、老师对学生做出惩戒是一把双刃剑,对老师来说他要承担更多的教育风险、争议,学校面临难以应付的法律事件。”

  他认为,“惩戒是最后的约束方式和力量。现在最好的方式,是每所学校建立适合自己的惩戒条例,接受家长、社会的监督。”

微信图片_20181210174011.jpg

图自视觉中国

  【相关新闻】

  国外这样惩戒学生

  实际上,惩戒是一个中性词,和表扬一样,都是老师的一种教学手段,惩戒应该对事不对人,不牵扯到人格,不存在对学生的侮辱、报复,教师对学生惩戒时也不应该有发泄的情绪在里面。惩戒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手段:过于软弱,就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过于严厉,就是体罚。在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欧美学校惩戒教育的一些细则。

  新加坡

  在新加坡,如果学生犯下严重错误,校长可以适度地体罚学生,包括公开鞭打学生。新加坡各大中小学校校长都有一条长鞭,有的还是家长送的。

  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学校校长和分管德育的主任可以鞭打学生的屁股(女学生除外),并且校长可以授权老师鞭打,情节严重的可以开除。

  韩国

  韩国《教育处罚法》准许校方及教师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对男生打小腿10下等。规定还十分详细而明确地指出,只允许击打屁股等脂肪丰富的地方。

  英国

  英国《2006教育与督学法》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使用的惩戒方法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某些公立学校,甚至还设有惩戒室,犯严重错误的学生,将在里面接受处罚。

  美国

  美国的教育惩戒体系十分完备,一般的教育惩处,是在美国学校实施最多,相对来说也是较轻的一种学校惩戒。

  主要包括:给家长打电话;罚站(包括在教室罚站和在老师办公室罚站);不让参加课外活动,罚早到校或晚离校;勒令离开教室10分钟或30分钟(在美国,教师对学生处罚的最高权限就是勒令学生离开教室30分钟);罚星期六来学校读书,这是一种仅次于不能来校上课的惩戒。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学校一般都有惩戒措施。例如,小学生在课堂上有不良行为,老师会给予警告,并把名字记在黑板上;如果还犯同样的错误,学生会被要求到教室外面反省2分钟,或者罚他不能参与活动;如果屡教不改,学生会被要求在教室外面呆更久,还会被送到校长室反省。

来源: 钱江晚报    | 作者: 戴欣怡 陈宏程 梁建伟    | 责编:张云松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微店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浪潮评论
潮评社
国网传播
忠文创
我要发稿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057187567897 京ICP证 04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