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任督二脉”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谈分级诊疗制度
中国网 · 李斌 | 发布时间2019-03-08 17:25:27    

   在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当下,如何让“淤积”在大医院系统中的病人“流动”到基层医院中,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任督二脉”,是解决目前中国医疗系统供需矛盾的关键。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在参加全国两会时表露的心声。

  葛明华是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2013年至今提交了39个建议和议案,几乎都是围绕着加强基层医疗力量这一主题。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葛明华多次到基层调研,跟有关部门沟通,力求信息准确。并亲力亲为在服务基层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2010年开始就组建专家巡讲团队,常年到基层去做常见病的诊治规范。从2013年开始,帮扶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使该院的肿瘤诊治水平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大量的病人在基层得到解决。同时,浙江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了5家医院,帮扶成效非常明显,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葛明华表示,我国乡村医生总体来说水平还有待提升,待遇也有待大幅提升。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葛明华总经三点经验:一是要派出管理团队,把省级大医院、城市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融合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去,进行管理创新;二是技术专家要真正下沉下去,使百姓增加信任感;三是要一对一帮扶,专家要把当地的医生培养成后备的学科带头人,专家走了以后可以有人顶上来。

  葛明华说,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量,满足医生看病救人的职业情怀和职业信心,并使收入增长,增加职业荣誉感。

  葛明华表示,2019年,他将继续关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调研。他今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主要是两方面的议案和建议:一是乡村医生水平的提升和待遇的保障问题,因为我们乡村医生总体来说还是水平有待于提升,我们的待遇确实有待于大幅提升。二是关于新的医疗保障局,2018年成立以后如何更好地助力‘三医联动’,推动医改的深化。”

  葛明华表示,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却冷冷清清,是许多患者就诊的真实场景。在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的当下,如何让“淤积”在大医院系统中的病人“流动”到基层医院中,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任督二脉”,是解决目前中国医疗系统供需矛盾的关键。

  由此,葛明华提议,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实施集团化运营管理的县域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联体”),这将成为深化医改的突破口。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医疗资源“淤积”现象依然存在,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明显。以粤北某市人民医院为例,2018年接受基层医院上转的病人22000多名,下转到基层医院仅2000多名,双向转诊变成单向转诊。此外,一些大型公立医院牵头组建医联体,成员单位多达几十家,医联体无限扩张为“超级医院”,加剧了对医疗资源、优秀人才、患者和医疗费用的虹吸效应。

  葛明华介绍说,自2013年以来,为“撬动”医改坚冰,浙江省启动了“双下沉、两提升”工程,通过让“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经络,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提升”。

  在浙江省基层医疗长期调研,葛明华对依靠制度促使医疗资源分流有着更深的理解。葛明华告诉记者:“基层的医疗机构在跟上线医疗机构合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你会不会是来跑马圈地的’,浙江省经过多年‘双下沉、两提升’,包括其他省也开展过这方面的工作,从成效来看,说绝对没有这样的现象也不可能,总体来说效果比较明显。”

  葛明华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例进一步说明。从2011年起,浙江省人民医院先后托管海宁、淳安、天台、桐乡和南浔五家县级医院,其中海宁、淳安分院从2017年成为县域医联体试点单位。托管至今,海宁分院从二乙创建为二甲,微创手术量与托管前相比增长66倍。与合作前相比,海宁分院2018年医院门急诊量、出院人次、手术量和三类及以上手术量分别增长135%、216%、143%和196%,百姓县域内就诊率从78%提升至90.9%。

  在葛明华看来,要打通医疗资源顺畅流动的经络,既需要上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输血”,更需要培育基层医疗机构的“造血”功能。

  怎么预防大医院“跑马圈地”?葛明华认为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切实实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的水平。向基层医院派出管理团队,把省级大医院、城市大医院的先进管理理念融合到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中去,让他们的管理创新。二是让技术专家真正下沉到下面。“我们有几个到十几个专家在基层医院做学科带头人,长期在那边工作,或者每周大部分的时间在那边工作,人在那边,老百姓就信任。同时要求一对一帮扶,让专家培养一个后备的学科带头人,培养当地的医生作为后备的学科带头人,将来专家走了以后这个当地医生可以顶上来。”

  药品的差率问题,也是葛明华多年来关注的问题。他介绍说,公立医院医改从一开始就强调推动“医药分家”,破除“以药养医”,让公立医院的药房回归公益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医院已经逐渐实现医药分家,那么,现在的医院、医生和药师角色有何变化呢?葛明华表示,目前我们医疗卫生行业在破除“以药养医”方面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药品零差率,医院进药与最后卖给患者的价格是没有差异的,医院没有任何营利。

  葛明华介绍说,浙江省卫健委从2014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药品零差率,浙江也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的省份。推行以后有几个好处:一是既往“以药养医”的理念彻底消除。二是在总体不增加患者实际医疗费用负担的同时,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使医疗收入结构得到良好调整,医务人员收入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调整,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高了。既往医院药师更大的功能是发药,现在通过角色转变,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药师更多的是参与临床工作。以浙江省人民医院为例,药师与临床医生一起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是事前的医嘱干预,二是事中的医嘱审核,三是事后的医嘱监管。事前的医嘱干预主要是通过药师参与合理用药软件的开发,在临床医生开出医嘱的时候,通过药师的设定,软件进行自动检测,如果这是一个明显违背规范的方案,软件就进行自动拦截。事中审核是指临床医生开出方子,药师在线上进行审核,有一些小的问题软件识别不了,药师就在线上通过人机结合模式进行审核。事后监管主要是通过处方点评,分析发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用药软件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完善。

  葛明华表示,身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将继续关注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高,“因为这关系到更多底层百姓的健康。”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李斌    | 责编:李佩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李斌    | 责编:李佩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