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数据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受益者?谁是平台经济的受益者,是所有参与者,还是少数平台公司?治理机制要如何改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人工智能该不该有道德观……

6月24日至25日,成立一周年的“罗汉堂”在杭州发布数字经济时代最关乎人类未来的“十大问题”,引发一场联动全球的广泛热议。这场“西湖论剑”,包括5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内的200多位来自全球的顶尖学者,政界负责人及在数字经济领域前沿的创新实践者应邀出席。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变革时代,再次发出的一场“天问”。是现实之问,也是未来之问。未来已来。数字经济时代,几年前还属于描绘中的未来,已经扑面而来。
这是入类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这一关键节点,正在面对、无法回避、必须梳理的一场思想大讨论。就像100多年前电话刚刚发明时引起的全社会担忧与阻力、引发的争议与讨论一样,每一场科技革命、第一次社会变革与进步,都伴随疑惑、伴随争议、伴随阻力。
汇聚杭州的世界“最强大脑”们谈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话题时,展示了19世纪末电话接入家庭时,当时《纽约时报》的表述:“电话不仅会收录两端的声音,甚至会将其路线经过的声音都收录下来,因此当这千万的电话线从居民屋顶经过,所有秘密都将公之于众,惟有沉默。”
历史就是这样如实地照见现实,也照见人类面对的未来。今天人类纠结的,未必不像我们今天回望19世纪末人类发明并安装电话时那样令人发笑。但笑不笑,有待时间的跨度来回望、来打量。然而时间就是代价。人们回顾发现,以5000万用户数目为基数,达到这个量,电力用了46年,计算机用了14年,互联网用了7年。今天在低收入国家,也有60%的人已经拥有移动手机。因此这场“西湖论剑”形成的结论与共识是——决策时间前所未有的短,错过成本前所未有的大。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Spence)说,数字经济带来的福利还难以被准确衡量和估计,这会影响我们平衡数字经济风险和收益。
“我们是应该先控制风险,还是先迎接数字技术?”针对十问中的此问,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让梯若尔(JeanTirole)认为,“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个人隐私确实需要保护,但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不能遏制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向前发展”。而国际数据隐私实践联合主管、Bird&Bird合伙人ArianeMole则认为,现在存在一些隐私悖论,消费者在隐私领域其实言行并不一致。一方面,他们深受隐私困扰,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注意保护隐私,比如他们会在社交媒体平台泄露信息,使用简单的、重复的密码。他说,“自己可能就是伤害自己的那个人”。
数字经济时代最关乎人类未来的“十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这么纠结,都是这么横亘在数字经济的探路者面前,都是这么引人思考、引人关注。对于“数据是谁的,谁是真正的受益者”,世界“超级大脑”们讨论的是,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是否应该追求唯一所有权,是否需要寻找一种机制保护好隐私,并让更多人受益?对于“人工智能该不该有道德观”,问题的设计具有特别的冲击力:无人驾驶汽车必须选择撞边,左边是老人,右边是小孩,它该做何选择?这该由算法来决定吗?这次“罗汉堂”里的“西湖论剑”,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们也有自己的梳理。一位说,是人类在告诉机器要学什么,因此人类在给机器提供数据时,要努力去除掉一些偏见。另一位说,人工智能也应具有工作动机,人类应该给他们正确的动机。
阿里巴巴这场“罗汉堂”思想大讨论,各路英雄纷至沓来“西湖论剑”,目的不是抛出话题,而是分析问题,以期解决问题,是为数字经济时代开启的一个“顶级路标”,希望站在更高的维度,积思广益,看得更高一些、更前瞻一些,来一场思想碰撞,碰撞出加速数字经济时代进程、进而加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智慧与火花,一起为人类发展与进步探路,寻求解决方案,扫清思想障碍与科技阻力,缩短人类走向更高科技境界、发展生态的时间成本与代价。
罗汉堂这次向全球广发“英雄贴”,一起发布数字经济时代最关乎人类未来的“十大问题”,让全球社会都开启了这些现实难题与未来实题的沉重思考。这也说明,“十大问题”既是数字经济时代开启的议题,但又远远超出了数字经济的范畴。数字经济必然带来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带来经济、社会、生活、法律设计等等诸方面秩序的递进与完善。因此,这“十大问题”不只是“罗汉堂”的,而是全人类的。
阿里巴巴继“达摩院”之后,于一年前成立“罗汉堂”,前者“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开展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后者主要关注的领域是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一个着力于人类发展的基础构建与研究,另一个着力于未来的架构研究与探索,走的是阿里经济体担当更多社会责任的思路。研究未来,解决现实。未来已来的时候,才能从容进取,才能信心满满,热情拥抱。这也是这场“西湖论剑”能够引发全球关注、全球思考的原因所在。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刘雪松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