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沪苏浙皖迎来外贸“开门红” 有什么不一样
浙江新闻客户端 · 翁杰 | 发布时间2021-04-27 10:12:33    

   往年,一季度总是外贸的淡季,但今年的淡季一点都不淡——

  连日来,沪苏浙皖的外贸数据陆续公布,整体来说,三省一市外贸形势喜人,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增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江苏一季度的外贸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年同期最高。上海外贸在2018、2019、2020年连续平稳走势的基础上,实现了一次大的增长。

  从总量上来说,浙江位居江苏、上海之后。但从增速来看,浙江外贸37.2%的同比增幅领跑长三角。安徽这个“小老弟”虽然总量上来说还差“江浙沪”三个老大哥一大截,但其36.7%的同比增速仅次于浙江。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大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外贸格局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四地外贸普涨的背后动力源自何处、成色又几何?“开门红”之后,长三角能否实现外贸的全年红?

  涌金君带着大家来读一读长三角的外贸成绩单。

  外贸淡季里激烈的排位赛

  在外贸数据一片普涨的背后,长三角上演了一场场激烈排位赛。这其中,浙江和上海你追我赶的大戏,尤其精彩。

  今年1月至2月,外贸总量常年位居全国第四的浙江超过上海,曾一度跻身全国前三。

  不过,到了3月,上海再度反超浙江,以微弱优势保住了第三的宝座。但100多亿元的差距,在两地8000多亿元的总量中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翻阅近几年的外贸成绩单,涌金君发现,浙江的外贸总量跃升速度明显,与上海的差距不断缩小——

  2018年,上海的外贸体量已经达到3.400万亿元,当时浙江与之还存在5500亿元的差距;

  2019年,浙江外贸首破3万亿元大关,量级上与上海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

  2020年,上海的外贸进出口总量为3.48万亿元,浙江的外贸总额此时已经达到了3.38万亿元。

  “十三五”打下了这样的好基础,“十四五”浙江决心向上海发起冲击。甚至,在出口规模上,浙江也想和江苏“扳扳手腕”。

  日前,浙江省商务厅厅长盛秋平在接受涌金君采访时就曾表示,根据“十四五”规划,今后五年浙江的主要商务指标在全国的排名都要努力向前进一位。

  具体来说,浙江的外贸总量要在今明两年超过上海,成为全国第三;出口规模上,浙江也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追赶江苏。

  尽管浙江的追赶势头强劲,但不得不说,浙江外贸的短板也依然明显。例如,在进出口平衡方面,上海明显优于浙江。

  3月,上海之所以再次反超浙江,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在进口方面的突出表现。一季度,浙江出口总额已经超过上海约2800多亿元,但在进口方面却仍足足要比上海少近3000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浙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总额中占比仅约8%,而上海的占比已经高达40%。同样,江苏在两年前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经接近90%。

  相较于江浙沪的势均力敌,一季度进出口1464亿元的安徽显然还只能算是“小老弟”。

  但安徽外贸也不乏自己的亮色——去年,安徽的外贸增速位居全国第六。同时,安徽的外贸结构也质量颇高,去年,安徽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比高达六成。

  外贸普涨背后的深层逻辑

  同比两位数的增速,无论是对江浙沪这样的外贸大省、大市,还是迎头赶上的安徽,都实属不易。更不用说,浙江、安徽暴增近四成,在外贸史上都极为罕见。

  三省一市为何都能实现外贸“开门红”?涌金君认为,这其中,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特色。

  不可否认,疫情影响下,去年1月至2月浙江外贸出现负增长,形成了较低的基数,是外贸数据普涨的一个基本面。

  其次,各地企业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倡议也对外贸增长提供了明显的助力。春节后,企业普遍提前1至2周复工,港口码头等外贸运输运行趋于正常。去年下半年积累的大量外贸订单,也让不少外贸企业努力扩大产能。

  第三,全球疫情虽然仍在持续,但欧美等国家经济出现转好迹象。尤其是美国经济“大放水”,促进消费率先复苏。一季度,欧美、东盟等主要市场均有不俗表现。

  这些,都让传统的外贸淡季,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象。

  除了以上这些全国共性的原因,长三角民营经济的优势,也成就了一季度三省一市进出口的亮眼表现。

  众所周知,江苏外资企业众多,一直以来,江苏的外贸结构中,来自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占比较高。

  然而,今年一季度,江苏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明显提高,其增速高于江苏外贸整体增速13.9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江苏外贸增长的重要动力。

  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带动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占比江苏外贸总值55.2%。

  同样,民营企业在上海、安徽的外贸增长中也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一季度,上海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5.5%,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速仅11.5%、3.9%;

  安徽民营企业活力也在不断增强,一季度进出口704.5亿元,增长37.1%,占比48.1%。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外贸结构中,民营企业的顶梁柱作用自然不必赘叙。一季度,浙江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八成,且进一步提升。

  浙江之所以能以增速领跑,其外贸多元化的特色优势格外明显——

  多元化的市场,让浙江的外贸总能东边不亮西边亮,东盟、南美等新兴市场都为浙江外贸增长做出不小贡献;

  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尤其是大量的轻工产品,让浙江的产品在疫情下的表现尤其抢眼;

  多元化的外贸业态,让浙江外贸企业总能喝到外贸新趋势的头口水,例如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等。

  正因此,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浙江外贸表现一直格外抢眼。浙江外贸对全国的贡献率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浙江又延续了这样的势头。

  “大家都好”形势下的不确定性

  看似“大家都好”的形势下,不少业内人士在采访中却一再向涌金君透露出,对下半年外贸形势有些担忧。

  在他们看来,眼下无论是浙江民营外贸企业,还是长三角各类外贸市场主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挑战。

  这其中,赔本赚吆喝,是众多外贸企业遭遇的尴尬局面。受访外贸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眼下外贸订单虽多,但不少浙江外贸企业的日子却不好过。

  由于大宗商品、汇率大幅上涨,企业生产的综合成本飞涨,许多外贸企业负责人抱怨:两头受堵。

  在销售端,由于许多订单早在去年下半年、今年初就已签下,企业与外商重新议价的空间有限,成本上涨部分往往需要企业承担。这对于利润率只有几个点的浙江外贸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在生产端,受全球经济大放水导致通胀等因素影响,人工成本在今年明显上涨了一大截。

  慈溪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涌金君,去年工厂的用工工资还是15至16元一小时,到了今年一下子就涨到了19至20元一小时。

  更重要的是,疫情以来,许多过去不需要外贸企业担心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例如,国际海运物流价格飞涨,国际集装箱、舱位紧缺,让众多外贸公司有货难出。

  在长兴、萧山等地,涌金君看到不少外贸工厂由于订不到舱位、集装箱,交货期一延再延,仓库里积压的存货已经到了爆仓的临界点。

  因为仓库不够用,一些纺织外贸企业等待发货的成品,堆得像小山一样。

  此外,国际物流价格普遍涨了三四倍,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额外成本。

  例如,运往北美的一个集装箱以往要价约3000美元,如今已经涨到了七八千美元甚至上万美元。

  此外,芯片全球短缺的影响,已经从汽车、手机等领域蔓延至小家电、五金机械等消费品芯片应用领域。

  永康一家马达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涌金君,原本自己的工厂有七成芯片从国外进口,如今这些国际供应商基本都已经断供,而国内芯片也因货源紧张,大幅涨价。

  一家慈溪小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涌金君,一些原来3元一件的芯片,如今已经涨到了每件五、六元,甚至高达10元,直接导致家电整机生产成本上涨7%。

  更严重的是,有的企业即便是加价也找不到芯片货源,因此已经减产三成。业内人士分析,芯片短缺的现象或将持续到今年底、明年初。

  种种因素,都让外贸出口充满不确定性。而更让外贸企业担心的是,随着疫情后全球产能复苏,国内外贸订单或将持续回落,下半年外贸企业又将迎来另一波巨大的考验。

  帮助企业应对可能出现的困局,浙江的表现更加值得期待。毕竟,常年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浙江政府部门已经炼就了快速反应能力——

  应对贸易摩擦,浙江率先在全国创新推出了“订单+清单”系统,前置外贸风险预判预警;

  在去年疫情期间,浙江又在全国首创“出口网上交易会”,一年举办了500多场;

  今年,针对集装箱一箱难求,浙江又在前不久上线了“集装箱一件事”应用场景,为企业化解难题……

  涌金君期待,浙江从稳外贸的工具箱里拿出更多工具,为长三角外贸全年红做出浙江贡献。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翁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翁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