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嘉兴:深耕红色基因 守初心实现城乡共富裕
——建党百年 看浙江革命老区发展系列报道之十
中国网 · 丁萨 | 发布时间2021-07-10 10:07:01    

   编者按:南湖一叶舟,志士共筹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火种从这里开始燎原。

  100年风雨兼程披荆斩浪,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3.png

  初夏时节,记者从杭州东出发,不到半小时就抵达了嘉兴南站,而从上海虹桥出发到达嘉兴南站同样仅需20多分钟,几乎是相同的时程。从方位上看,嘉兴西南距离杭州90公里,东北距离上海同样90公里。处于上海和杭州之间的嘉兴,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这是历史选择嘉兴的原因之一。

  1921年的夏天,由于遭到密探破坏,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会议被迫中断。在中共一大代表李达妻子王会悟的提议下,后续会议最终选择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普通画舫上举行。当时上海到嘉兴3小时火车车程,距离很近,南湖又是风景名胜,但游人不多,可以佯装成游客。更重要的是,嘉兴的群众基础好,王会悟又是嘉兴乌镇人,曾在嘉兴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熟悉嘉兴的地理人文环境。因此,天时地利人和就形成了,最终成就了嘉兴“红船”启航地的伟大使命。

  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一脉相传,流淌着红色血脉的嘉禾大地,用最红的红,鲜明的展现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嘉禾大地城乡共繁荣的景象。

01

  推进城乡共繁荣,嘉兴是先行地。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门花4天时间到嘉兴蹲点调研,对嘉兴提出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要求。

  17年来,嘉兴牢记使命,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双轮驱动、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共享的具有嘉兴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020年,嘉兴全部县(市、区)进入“2020中国城乡统筹百佳县市”榜单前四十位。

  嘉兴的城乡发展,赓续了党的革命精神:特别能克服困难、特别能吃苦创新、特别淳朴勤劳,一步步走向共同富裕。

  17年来,嘉兴农村居民收入稳居浙江省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61:1,是浙江乃至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最均衡的地方。嘉兴的乡村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平均达到240万元,每个村都超过100万元。

  嘉兴的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乡村振兴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见证。

02

  今年,嘉兴南湖区发布了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精品线,依次串联起了凤桥镇联丰村、永红村和新丰镇竹林村。这三个村子有着几乎相同的发展历史,又有着不同的破而后立的蜕变之路。归结为一点,就是三个村子都变得美丽而富有特色,成为老百姓口中,非常自豪的一句话:“这是我们村,特别美!”

  进入竹林村,前往竹林村村委会的路上,车辆首先驶入了竹林村主干道新竹南路上,道路青砖铺就,宽约7米的主街道两侧商户有长廊、挂檐相护,外立面统一设计,古风浓郁。沿街望去,道路整洁,绿化繁茂,令人心旷神怡。

2.png

  “以前只要闻到臭味,就知道竹林村到了。”竹林村党委书记陈云华说,竹林村曾经是“华东养猪第一村”,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养猪,产量最高时,村里平均每人就要养三几十头猪,全村猪舍远远超过村民宅基地面积总和,养猪带动了村民致富,但竹林村环境让人直摇头。

  2013年3月,39岁的陈云华上任村书记。上任即是考验,当时“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爆发,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养猪基地,竹林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竹林村痛定思痛下决心,打响‘拆猪棚,保生态’攻坚战。”作为退伍军人,陈云华雷厉风行,铁腕出击,首先带头拆除了自家1206平方米猪舍,之后用了两年时间,带动全村拆除近40万平方米猪舍。

  生猪退养了,竹林村大量养殖户变成了种植户甚至农场主,种生姜、种菌菇、种甜瓜、种葡萄,甚至种藏红花,各种品类琳琅满目。

  村民王贤军投资1.4万元,在拆去猪舍后腾出的空地上,种植了2亩大棚生姜。生姜一年收一季,种植空档期间套种玉米、马铃薯等,年收入早就超过了养猪时的水平。村民陆芳艳把原先的3700平方米猪舍改成了婚纱照拍摄基地,种植了香樟、榉树等苗木,以往生猪养殖一年的收入有50来万,如今光苗木种植的收入早已不止这个数。村民陈强将自家的老宅推倒,新建了竹林村第一家精品民宿,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建设和装修,现有10间客房,共计20个床位供游客入住。

5.png

  2015年至今,经过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竹林村水清岸绿、街衢齐整、四处见景。高以永史料陈列馆、竹林村史馆、党建馆、学稼公社等文化地标拔地而起。风景装点了村庄的底色,文化丰富了村庄的内涵,竹林村成为省级3A级景区村庄。

  打造成3A级景区村后,芍药花海、竹林绿道、“小猪快跑”“浑水摸鱼”、竹隐游船、航模基地等项目成为竹林村乡村旅游新的增长点。截至2020年底,竹林景区共计接待游客42.6万人次,接待各类党政考察团320余个,实现综合旅游收入超160万元,带动竹林村直接就业63人,间接就业218人。

  村民收入好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2013年,竹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4万,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已经达到256万。陈云华说:“256万高吗?一点不高!我们以后还要更高。”

03

  从竹林村出发,大约7分钟车程就到了永红村。两个村子位置接近,发展历史也非常相似,永红村也是养猪大村。

  与竹林村一样,2013年,为实现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永红村开始大规模拆除猪棚猪舍,不到三年的时间,拆除了21.42万平方米猪舍。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村民收入不受影响,甚至要比拆猪棚之前有更多的收入来源。永红村先后引入了神润斋鲜切花种植特色产业、田间自然学校、烧烤园等一系列集休闲旅游、文化传播、团队建设为一体的农村休闲游项目。

4.png

  随着旅游业态的丰富发展,永红村的客流量日益增多,平时周末日均客流已经达到3000人次以上,大量的客流既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也让村民的钱袋子变得更鼓了,越来越多的农家小院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农家乐民宿。

  “以前我们村很穷啊,是凤桥有名的经济薄弱村,这几年,村里的变化真的很大,通了水泥路,装了太阳能路灯,建了活动中心,还有文化礼堂,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凌文忠感慨万千。

  今年,嘉心菜现代农业也将在永红村落地开工,届时,这个曾经藉藉无名的小村落就能够彻底成为集采摘、研学、餐饮、住宿、文旅等多方位于一体的特色农村游“环线”,成为留下游客、带动经济发展的“闭环”。

04

  联丰村距离永红村仅2公里多的路程。从联丰村村委会到王祥里,出门即是风景,党建引领的红色小品、大草坪、花海、木质连廊、游步道……风景美如画,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污染严重的生猪养殖村。“曾经联丰村以生猪养殖作为支柱产业,村里60%以上的农户以此谋生,但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联丰村党委副书记金云海说,2013年联丰村为响应南湖区政府生猪减量提质号召,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生猪退养转产转业中心工作,共拆除猪舍19.5万平方米,做到了全村生猪零养殖。

  2015年,南湖区出台了相应转产转业补助政策,在拆掉猪舍的地块上种上桃树或者葡萄,每年补助800元一亩,连续补助三年。在政府资金支持和村干部率先带头之下,全村逐渐完成生猪退养、转业转产。

6.png

  依托农文资源,联丰村主打周末双休游、三日小长假游的特色乡村休闲游。目前,联丰村正在重点打造打响联丰村王祥里品牌。

  “自王祥里启动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以来,投入资金约8000万元,打造了三治会堂、农产品展示中心、红色主题公园、村史馆、桃花岛、红氧吧、灼华居、观景台、大食堂、科普园等多个旅游点。”金云海介绍,结合当下火热的红色旅游,王祥里作为南湖区着力打造的美丽乡村红色精品线核心节点,成为了联丰村的金字招牌绍。

  打响王祥里品牌后,联丰村还将继续打造徐墙门——石隍庙至荷塘月色的三点一线、马鸣里、九曲港等其他旅游点,带动全村旅游齐开花。

  联丰村在打造美丽乡村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到景区经营中来,目前已发动农户开办农家乐8家,可同时接待300人就餐,开设民宿7家。

  今年五一小长假,联丰村兄弟农家乐的8张饭桌根本不够用。“我们村变美了,来玩的人比较多,都是过来吃吃饭,逛逛的。”兄弟农家乐老板娘徐雪珍说,以前半袋米才能换“一串阳光玫瑰”,现在一盘菜就是“一串阳光玫瑰”。

  五一期间,兄弟农家乐日营业额5000元左右,这得益于美丽乡村的打造。联丰村党委书记李正峰说,就是要通过不断扮靓美丽乡村,制造更多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让村民们主动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和守护者,让美景也能变黄金。

  三年来,联丰村旅游总人次达100万人,综合经济总收入达500万。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66万元。

  05

  由竹林村、永红村、联丰村串联起来的总长30公里的“精神传承,使命永恒”美丽乡村红色精品线,总投资1.2亿元,主要开展了沿线景观提升、3个村主要节点和项目建设15个,是南湖区农村党建、“三治”建设、农业产业特色等乡村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南湖区“红色基因+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例证。

  嘉兴市南湖区文旅局副主席陆雅菊介绍,以红色为底色的南湖区,在做大做强“红绿融合”的金字招牌外,还开展了“红古融合”“红艺融合”“红教融合”等围绕“红色”的发展模式。

1.png

  同时,南湖区还着力把红船起航地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以红色引领本地文化产业向“百亿级”迈进。2020年,南湖区共有文化企业1800余家。

  “以南湖、红船、红船精神等红色文化资源为核心,基于红船文化产业基地、船模工艺品等,全面延伸红色制造产业链条。目前,红船船模、南湖菱画、凤桥竹刻、陶笛等初具规模,博学文化、红源文化、鸣华船模、成荣菱画等本地文化企业发展持续向好。”嘉兴市南湖区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高燕说,南湖区还建立了文联创作基地和文艺家创作联盟,引育7家艺术家工作室,推出了原创红色电影《红船:开天辟地》、音乐剧《红船少年》等文艺精品。

  依托红色、传承红色、发展红色。作为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凝练升华地,嘉兴人传承和践行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用最美的发展诠释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建党百年的辉煌时刻,嘉兴人身披荣光,带着红色内核,奋力奔跑在建设“重要窗口”的征程上,奋力奔跑在城乡共富的征途上。

  【浙江11地市老区发展系列报道】

  杭州:既奉献更奋斗 擦亮“红”“绿”金名片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中国网    | 撰稿:丁萨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