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这两年,或许是外贸人最难的两年:缺芯、缺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汇率波动,导致利润大幅压缩……
可也是这两年,浙江外贸出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出口总量冲上4万亿元,两年新增1万亿元。这样的高速增长是如何实现的?
尽管企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发展困难,但外贸总量却节节攀升,怎么解释这一现象?迈入2022,浙江外贸能否保持快速增长?
4万亿的含金量
从绝对值来看,过去这一年浙江外贸增长迅速。根据海关部门最新数据,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值达4.14万亿元,同比增长22.4%,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浙江外贸如今的增速也极为罕见:2001年,中国“入世”当年,浙江的进出口规模为2700多亿元,5年后迈过万亿元“大关”;之后,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浙江同样用了5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足足用了8年。
从2019年的3万亿元到2021年的4万亿元,浙江仅仅用了两年。这样惊人的增速从哪里来?
一方面,全球疫情持续,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产业链受到巨大冲击,不少订单转向国内。长三角地区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得以充分释放,浙江又通过产业链“链长制”改革延链、补链、强链,最终反映在了外贸成绩单上。
这一点,从浙江出口的主要市场表现可见一斑。2021年,全省对前三大贸易市场欧盟、美国、东盟分别进出口6754.1亿元、6194.5亿元和5412.3亿元,分别增长22.3%、20.4%和22.2%。
另一方面,浙江民营企业活力足、调头快,通过线上展会,千方百计保订单、拓市场,成效显著。
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浙江外贸企业数量仍持续增长。2021年,浙江有进出口实绩业务的企业数量首次超过9万家,较2020年增加6388家。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活力释放。
横向比较,这个数字背后同样含金量不小。2022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浙江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3。
2015年,浙江省进出口规模跃居全国第四。“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实现再进位,仅次于外贸大省广东和江苏。其中,出口规模稳居全国第3位,进口规模居全国第6位。
企业冰火两重天的背后
外贸形势喜人,但不同的企业感受却大相径庭。这是记者在各地采访外贸企业时的一大感触。
一边订单应接不暇,一边不少中小企业却面临发展困境。这倒不是这些外贸人“凡尔赛”。的确,大宗商品价格飞涨、汇率波动、“缺芯”“缺柜”等问题,让不少订单成了“赔钱赚吆喝”。但为了稳住客户、保住市场份额,他们又不得不接单生产。
以海运缺柜缺舱的问题为例,受疫情影响,大量集装箱在欧美等地滞留、海运船舶长时间无法靠岸卸货,国际海运市场价格飞涨。欧美等航线运输价格较疫情前上涨七八倍,最高甚至超过十倍。
体积大、货值低的抛货装满一个集装箱,货值甚至不抵一两万美元的运费。此外,因缺舱位、缺集装箱的问题,导致订单延后发货,资金周转速度、库存滞压等带来的压力都让企业难上加难。
既然外贸企业这么难,两年一万亿元的增量又从何而来?
疫情持续影响下,外贸企业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订单向一些头部外贸企业集聚,依靠有品牌、有技术、有设计的产品增加议价权,他们仍保持了不错的利润。
去年广交会上,记者看到,杭州巨星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把螺丝刀,因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售价高达20美元,足足比同类美国产品高出3倍。单单这一款产品,巨星科技一年要出口约5亿元。
不单单是巨星科技,在机电类、高新技术产品领域,一大批浙江企业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这一点从杭州海关提供的全省外贸数据上也得到了印证——2021年,全省机电高新产品出口1.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8.2%,提升1.1个百分点。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长增速就逊色不少,为11.3%。
产业结构加速重构,浙江也逐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动能,外贸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迈上4万亿之后
在2021年的高基数之下,浙江外贸能否稳中求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是浙江外贸站上4万亿元大关后的一大挑战。
客观来说,挑战不小。支撑去年外贸快速增长的订单回流、价格上涨等阶段性因素难以持续,叠加2021年的超高基数,要做好今年的稳外贸工作难度前所未有。
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重塑,企业面临“缺芯”“缺柜”“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浙江对于新一年的外贸给出了一个底线要求——“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基本稳定”。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2022年稳外贸最主要的发力点应该集中在企业,稳企业保就业,市场才有动力。
从政府端来说,这就需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
前不久,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5+4”政策大礼包,其中就包括稳外贸稳外资促销费礼包。
RCEP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也将是浙江2022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稳外贸的一个重要发力点。正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要求的,抓住RCEP实施重大机遇,引导企业用好零关税等规则,落实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政策。
这其中,浙江与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尤其值得期待。RCEP生效对于中日之间的贸易影响最大,因为这是中日之间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实施降税的首年,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中,25%的税目将实现零关税;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57%的税目关税降为零。
稳外贸,浙江正构建与世界的全新链接,通过扩大进口与世界共享发展红利,并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2021年浙江进口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增长30.3%,进口增速高出全国8.8个百分点。
从产业链供应链来看,浙江进口商品中超过七成为生产所需,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特别是煤炭、黑色金属、化学原料等进口占比超过五成,确保了浙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翁杰 见习记者 拜喆喆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翁杰 见习记者 拜喆喆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