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今年秋天的第一颗山核桃 有什么不一样?
浙江新闻客户端 · 唐骏垚 | 发布时间2022-09-27 08:29:07    

   秋风阵阵,气温微凉。深藏天目山区的小小山核桃,沿着物流网络,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商场、超市、摊头。

  这些山核桃,绝大多数来自杭州市临安区——全国30%的山核桃产自这里,80%以上在这里加工,是名副其实的山核桃加工集散中心。

  几十年经营,让“临安山核桃”五个字有了沉甸甸的品牌价值。但发展中的“烦恼”亦不少——质量参差不齐、品牌繁多但不“出圈”、产业链条并不完整……

  转型势在必行。多年前,临安已开始谋划;今年,多项举措的落地或深化,让以前“隐性”的行动有了“显性”的成果。

  近日,我们走进临安的大山深处,追踪一颗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之路。

  一套标准

  买山核桃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是,怕花了高价,买来的山核桃质量却不好。

  这也是困扰临安山核桃多年的一大痛点——山核桃生产主体众多,其中很多是家庭作坊,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的现象并不鲜见。

  这也是农产品的共性问题。为此,去年临安发布了“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包括山核桃在内的众多农产品。

  “要获得‘天目山宝’品牌使用授权,企业需要申请,产品要符合我们的标准。”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顾晓波说。

  9月7日,在2022中国临安山核桃开杆节上,“天目山宝”山核桃系列标准体系发布,包括炒制山核桃、手剥类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三类。这是“天目山宝”的首个农产品标准体系。

  “这是一个高标准。”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坚钦是标准起草牵头人。他告诉记者,在山核桃领域,目前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共计26个,“这次我们制定的标准,要求是最高的。”

  比如,“天目山宝”山核桃直径标准为2.0至2.05厘米,甚至更大;水分、酸价、过氧化值均高于国家标准,并严格控制含糖量。

  “根据我们的调研,符合这个标准的山核桃,大概占临安山核桃总销量的10%。”黄坚钦总结说,“天目山宝”山核桃可以说是山核桃中的精品、极品。

  顾晓波期待,“天目山宝”山核桃系列标准体系的发布,并结合市场化力量,能够引导临安山核桃生产主体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带来一场“质量变革”。

  而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临安山核桃时,可以看看是否冠有“天目山宝”这四个字——没有,不意味着一定不好;若有,则可以放心购买,当然价格应该也会略贵些。

  一条鲶鱼

  不仅是“质量变革”,临安山核桃还需要“品牌变革”。

  关注临安山核桃发展的人,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临安山核桃名气最大,却没有出现一个家喻户晓的企业品牌?

  以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为例,这里集聚了170余家炒货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但大多是给品牌企业代加工;做自己品牌的也有,但规模、名气都不大。

  这是为何?有人说,老板们“小富即安”,缺少将企业做强做大的动力;有人说,没有抓住互联网品牌发展的机遇期;也有人说,临安山核桃销路不愁,品牌营销意识不够强大……

  在众说纷纭中,一条“鲶鱼”游进了临安山核桃产业——“姚生记”总部落户龙岗镇,其打造的山核桃数字工厂也在今年临安山核桃开杆节上投产启用。

  “姚生记”是国内坚果行业的知名品牌,诞生于杭州,致力于打造中国核桃第一品牌。它的落户,让临安有了第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坚果类品牌。

  邓杨勇是“姚生记”副总经理。他说,将总部从热闹的杭州市区迁到浙西山区,不仅有公司发展的考量,也有助力临安山核桃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情怀”。

  在顾晓波眼里,“姚生记”的到来,让临安本土山核桃企业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一个榜样”。以生产环节的数字工厂为例,透过透明玻璃,“姚生记”山核桃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被看到,且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很高。

  “姚生记”这条“鲶鱼”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带来理念的变化”:规范经营的理念、现代生产的理念、市场营销的理念、科技研发的理念等等。

  一池春水正在被激活。“我们希望在它的带动下,能够有更多的本土品牌成长起来,能够走向全国。”他说。

  一个生态

  从前端山林经营模式,到中间采收加工生产,到后端品牌营销,再到延伸产业链……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是提升标准、打造品牌,整个临安山核桃产业生态都在发生变革。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纪检监察组全程跟踪监督下推进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临安山核桃首席专家丁立忠说,目前临安57万亩山核桃林中,已有3万亩实现了规模经营,面积从几十亩到4000亩不等。

  这是为何?在丁立忠看来,这是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

  一方面,规模经营比分散经营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和数字技术利用,更好实施科学种植与培育,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近年来经营山核桃林的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年轻一辈经营山核桃林的意愿持续下降。

  丁立忠认为,基于生态保护、可持续经营等考虑,生态种植是大势所趋,未来将逐步提升规模经营比例。“比较理想的是达到目前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而在加工储存环节,临安也正在求变——在龙岗镇,临安山核桃脱蒲中心正在建设中。

  顾晓波介绍,山核桃脱蒲的汁液碱性很强,乱排放对环境有影响;晒干、存储环节没做好,山核桃品质就会受影响。

  脱蒲中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现山核桃脱蒲、晒干、存储、销售“一条龙”服务。

  “仓库对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更有利于山核桃存储;林农还可以根据明天实时交易价格,点点手机就能卖出,买方直接到中心提货。”顾晓波说,脱蒲中心由政府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

  还有更多变革正在进行中:生态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水肥一体化、采收机器人等试点应用,山核桃产业大脑不断迭代升级,提取山核桃所含元素开发深加工产品研究……

  所有的变革指向一个目标:构建山核桃产业链数字服务体系、山核桃生态发展引领体系、山核桃产村融合发展体系,适度规模经营10万亩,生态经营20万亩,山核桃主导的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小小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令人期待。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唐骏垚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