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地位,从未摆到如此之高!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其中,“消费”都是个关键词。
《纲要》中,“消费”一词不但出现了80余次之多,并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发改委的实施方案中,消费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数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2021年,全国GDP为114.3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当时不少媒体评论称,消费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随着国际、疫情形势变化,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消费也越将成为重塑区域发展版图的重要战场。在这种大背景下,浙江城市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
这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
第一个维度是:从全国来看,哪些城市消费能力最强?
2021年,全国消费能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
这一排名,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
一是这10个城市,也正恰恰是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
这恰好说明了一个朴素的硬道理:有钱,才能消费。
二是城市的GDP排名,和消费能力排名,不完全一致。
表现最明显的,是这两个城市:重庆和南京。
2021年重庆的GDP约为2.79万亿元,低于广州的2.82万亿和深圳的3.07万亿元,但在消费能力上,重庆却力压广州和深圳,排名全国第三。
而南京,也“反超”武汉、杭州。
这又说明:有钱的,消费能力不一定就强。
背后的原因,又是为什么呢?
因此又得从第二个维度来观察:一个城市的消费能力,究竟由哪些因素来决定?
先来看重庆为何能成消费第三城?
如果认真去观察,就会发现在全国城市中,重庆超过北京、上海,是常住人口最多的,论经济总量,广州和深圳虽然比它高,但论常住人口,重庆约为广州的1.7倍、深圳的1.8倍。
庞大的人口规模,支撑起了重庆消费的底气。
再来看南京。
2021年,南京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8.48万元,位列全国第一。
南京人的消费能力,为什么这么强?
除了南京本身的原因外,南京都市圈的吸引力,也不可忽视。
“特别提醒,南京是省外!”去年安徽省“马鞍山发布”上的一句话,上了热搜。当时马鞍山市要求省外前往马鞍山的人员,必须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马鞍山离南京很近,很多人在马鞍山买房,在南京上班,大家常常会忘了南京在江苏,“马鞍山发布”这才忍不住,提醒了这个常识。
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又是区域内“独大”的城市,周围城市的人们受吸引,纷纷跑去消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却是按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来算的,南京因此也就夺下了这个全国第一。
当然,对一座城市的消费能力有影响的,还有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以及房价等因素。从中也可以看出:消费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行为,受着多重因素的制约。
第三个维度是:浙江城市,该怎么培育消费能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浙江城市进入全国城市消费前30强的,主要有这三个城市:排名第10位的杭州、排名第18位的宁波以及排名第24位的温州。
目前杭州和宁波,都不约而同,提出了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2019年,宁波发布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1年,杭州市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温州市也早就提出要打造区域消费城市,并成立了创建专班。
从影响消费的种种因素来看,这三座城市不乏优势,确实都有实现这些目标的实力。
如人口规模,截至2021年年底,杭州的常住人口为1220.4万人;近年来宁波的人口增长也迅速: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954.4万人,离千万人口只有一步之遥;温州则是传统的人口大市,截至去年年底,常住人口为964.5万人。
从都市圈来看,目前杭州、宁波和温州,都在建设相关的都市圈,尤其是杭州都市圈,已经跨越省界,不但有浙江省内的杭州、湖州、绍兴、嘉兴、衢州,还吸纳了安徽省的黄山市。
浙江的城市,将来如何更好吸引人口集聚,如何建设好都市圈,形成向心力,将十分关键。
消费是衡量城市能级的重要标尺,一座城市能否集聚全球优质产品,能否吸引海内外消费者,能否引领消费潮流,直接反映其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的发布,就像发令枪打响,城市之间在这方面的竞争将更趋激烈,城市未来发展的格局和版图,也将随之而变。
城市竞争的又一赛道,已经开启!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 撰稿:黄宏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