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新年新起步 看经济大省如何挑起“三农”大梁
发布时间 | 2023-02-04 09:39:01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浙江动能澎湃:2022年,浙江农林牧渔业增速9年来首次突破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全省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51.2%。

  新年新起步,浙江担子不轻:对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目标,现有发展优势能否持续领跑?全力拼经济,“三农”底盘支撑力够不够?释放发展新动能的空间在哪?记者从2月3日召开的浙江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跑道路线已清晰。

  “一号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

  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不久前,浙江在“新春第一会”上射出三支箭。三个被赋予新内涵的“一号工程”,同样也引领着“三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比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在浙江这块数字经济沃土上,包括数字农业工厂和其“进阶版”的未来农场,就在做这样的探索: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生物耳标等技术,海盐的青莲未来牧场养1万头猪只需3个人,1个未来牧场的效益相当于10个传统牧场。

  日前,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合作备忘录,支持浙江建设数字乡村引领区。“浙江将把数字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展蓝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率先构建“数字+设施”智慧农业发展体系,培育数字农业新形态,还将实施数字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布局数字农业新基建,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对照“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如何提振浙江农业外向力、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成为关键。

  受资源要素条件制约,浙江不少农民把“事业版图”拓展至省外,最典型的就是“追着太阳种西瓜”的台州瓜农。为此,浙江提出要发展农业总部经济,而在“地瓜”的源头,要更注重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增强“走出去”的硬实力。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延伸覆盖到乡村尤为重要。去年,浙江首次把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等内容写入省委一号文件,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列入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的九大领域之一。什么样的项目能落到农村?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什么样的项目和产业?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正围绕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制定相关政策举措。此外,如何健全浙江省大三农财政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也是浙江的发力重点。

  一个明确的信号是,浙江将持续深化各项集成改革,营造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返乡入乡的良好环境,为乡村创新创业留出发展空间。去年以来,浙江已出台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启动农业标准地改革。围绕省“8+4”经济政策体系,省自然资源厅最新发布的30条自然资源新政,也有多条内容与耕地、农田和山区26县项目用地的保障配套密切关联。

  拼经济“底盘”更扎实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浙江如何强化领跑优势、构筑后发优势?一个“跨”字很关键。

  “跨”,意味着打破物理界限,更意味着跳出原有的发展思路,多维度谋划供给创新和资源要素整合。近年来,浙江的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但城与乡的收入差距绝对值依然较大。今年,浙江提出实施县域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县城如何提升能级,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乡村如何提升价值魅力,引导和服务城市要素入乡发展,城市人口入乡消费,都是“跨”要解决的问题。

  在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方面,浙江的“打法”已明晰:乡村数字经济作引擎,以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核心,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为路径,持续打好“组合拳”。

  新年,浙江又创新推出强村公司培优带富、农民农村“提低”帮富、标准地改革拓面增富、“双强”赋能兴业链富等八大招式,2023年力争实现入股强村公司的村覆盖率达70%,消除集体经济总收入低于30万元的行政村。

  浙江正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现场,玉环市楚门镇介绍了探索闲置宅基地改革的经验:在本镇范围内或跨乡镇组成的“片区组团”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农民可以按规划要求对农房进行调剂、实现有偿使用。通过这一改革创新,让玉环鸡山乡的村民可以“搬”到楚门镇东西村安家,而鸡山乡又能集聚闲置宅基地资源用于旅游产业开发。

  要“点亮”乡村,产业振兴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去年,温州招引63个重大农业农村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其中,总投资10.6亿元的温州市正新预制菜产业园是典型的温商返乡项目,这是温州全力抢占的产业新赛道,也能给糯米山药、赤松茸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找到增值空间。

  “围绕全市农业产业链‘补、延、强’的目标,我们系统梳理了洽谈项目清单、重点农业产业清单、头部目标企业清单,明确了预制菜产业、科技型农业、休闲农业三大招引目标。”温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工业思维抓农业,温州实行“一个项目配一个团队”,对优质农业项目提供“一事一议”优惠政策,去年,全市“三区三定”划定增补省级重点农业项目用地计划1万多亩。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撰稿:通讯员 裘云峰    | 责编:张逸彬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