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白市长”留下的“廉洁样本”
发布时间 | 2023-03-27 16:02:49    

  做过杭州三年“市长”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西湖治理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白堤”就是明证。但他做官时的“淡泊名利,为人正直”也是不遑多让的。有一则白居易“屡辞500绢”典故,笔者以为也非常“匹配”了其为文为人的盛名。

  822年,朝廷命田布为宁远将军率军平叛。是时,在中书省任职的白居易受命前往田府宣旨。田布为表感谢送绢500匹,时值可谓不菲。但白居易谢绝了,田布私忖“面赠”可能对方有顾忌便派人送至家仍被拒,后田亲自上门送,同样未果。皇上了解前后经过后也认为赠绢没什么不妥,遂派人劝白收下,白斟酌再三还是坚辞不受并写下《让绢状》奏上:“臣家素贫,非不要物”。说自己宁愿固守清贫,也不能接受绢,否则是违规的:“制中诫云:一饭之饱,必均于士卒,一毫之费,必用于戈矛。今以五百匹绢与臣,臣若便受,则是有违制命”;同时,“臣食国家之厚禄......每月俸钱,尚惭尸素,无名之货,岂合苟求?”,因此“取其财,有所不忍”。朝廷上下得知后均感其言,田布遂把500匹绢捐为军饷——白的想法也严谨:一来自己有俸禄,二来国家有制度。白另有一轶事:离任杭州时,发现存有西湖天竺山游览时捡到的2块漂亮石头,觉得对不起天竺山、对不起西湖。如果人人都携石走,满足了“私赏”却损害了山美。石不值钱,可却玷污了名声,这与贪有何异?为此他写下诗句:“......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这被后人称为其“自警诗”。作为封建士大夫的白居易,可谓官场中的一股清流了。

  从收入不多的白居易屡拒500绢引出了“官俸”一说。封建时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均按级别领官俸称“正俸”。它是微薄的,但如有人把自己所拥有的权当做介质而放纵去“弥补”收入的不足,那么以“狗护肉、贼守金”充斥的官场腐败为嚆矢而引发的社会风气的“腌臜”,就不难想象了。宋仁宗时代“官腐”极严重,“廉吏十一,贪吏十九”;清雍正时官员除正俸外另有所谓的“养廉银”且远超前者,这便令心怀叵测者有了发财门路,于是乎贪欲大行其道,“上以贿求之下,下以贿献之上”成为官场“秘籍”,诸多冰敬、炭敬、节敬等更成了官场“灰色收入”;康熙时期的江西巡抚白潢坦承自己年入包括节礼50000两、漕规4000两、关规2400两、盐规10000两等竟达七万多两。有人统计州县官员所需敬送之条目:拜上司、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荐官员以及提拔升迁——眼花缭乱、五光十色的“花头”之下,白花花银两的进进出出,“有政则有贿,无贿不成政;有政皆贿,以贿为政”也就成为清代尤其晚清官场的普遍态势。因此,类似“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泱泱景观”,也就见怪不怪了。

  古代官场上类似“白市长”的人亦不少有:屡屡向皇帝“发难”要求对贪官“零容忍”的宋朝包拯、被福建漳州百姓悬挂牌匾“却金亭”以示尊敬感念的明代廉官赵佩、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罢官”的海瑞,还有顺治年间在福建任知县的以“贫而不贪,以贫为师”自勉且严管家人的李皭。诚然,封建士大夫们的“廉”“俭”所为,是有其历史局限的,但其洁身自好的品性,仍可衍生流传成为后人良好的借鉴。

  有过百年淬火砥砺的共产党人,在道德和廉洁以及为民上理应远超古人。有写《清贫》的方志敏、车祸遇难时口袋里仅有几元钱的孔繁森、隐功埋名数十年的老英雄张富清等,但也有刘志军、苏荣、傅政华等反面典型。谁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谁镌刻于时代丰碑上,相信大家不会糊涂。这也说明了我们反腐大旗一直高举且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不断“自我革命”和“永远在路上”的反腐高压态势,同样也昭告了“中国式现代化”所期冀的璀璨和强大,是任何势力都打压不垮的。就此而言,“老市长”白居易屡拒500绢之类的“廉洁样本”所赓续蕴积的美德、政德,意义之深远,莫过于此! 

来源:中国网    | 撰稿:路易 童昊 孙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