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校园大脑赋能高校数字治理驶上“高速路”
发布时间 | 2023-05-11 16:09:56    

   “只要手指点一点,就能知道全校数据”。在近期召开的学校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上,浙大城市学院推出了浙江省内高校先行的“移动端数字驾驶舱”,随着手指轻触手机屏幕,一个个图数并茂、清晰直观的数字界面不断投射在会场大屏上,引发了参会人员的热烈反响。

  从“城市大脑”到“校园大脑”,顶层谋划学校治理“新形态”

  作为全国数字化建设的先行和示范省份,浙江从2016年启动“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新浪潮,到2020年浙江省全面建设“整体智治”现代政府,从未停下过数字化建设的脚步,杭州更是全方位纵深推进数字化建设。

  浙大城市学院作为杭州市属高校的“金名片”,紧跟全省数字化建设步伐,2016年先期通过首批省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验收,2018年启动学校“最多跑一次”改革。自2020年转设公办高校以来,学校提出打造“数字治理第一校”目标,利用杭州城市大脑研究院的优势,开启了从“城市大脑”到“校园大脑”的衍生建设,全面推进数智治理空间、学生培养空间、教师发展空间、科研创新空间和智慧校园服务空间等教育教学数字化生态建设,以“校园大脑”为核心,实现“一脑治校园、两端同赋能”,赋能服务端的师生以及治理端的管理者。目前,学校开发了70余个服务师生的应用场景,搭建了20余个赋能治理能力提升的数字驾驶舱,打造了服务导向、内外联通和整体智治的高校治理新形态。

1.png

图1:学校治理“五大空间”架构图

  从“建场景”到“建驾驶舱”,稳步推进数字治理“新模式”

  从2021年2月首次召开学校数字化改革推进会开始,浙大城市学院连续三年将“数字化改革”作为年度重要改革攻坚任务。三年来,学校按照“业务工作做到哪,业务系统就建到哪;服务师生做到哪,应用场景就建到哪;科学决策需要啥,数字驾驶舱就呈现啥”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第一步“建场景、促服务”,通过建设一批服务师生的应用场景,提升师生对数字化改革的获得感,如意见直通车、爱讲座、在线转专业、你买书我买单等等;第二步“建基座、促协同”,围绕“一件事”改革,推动学校治理高效化,如“入职一件事”“决策一件事”“规划一件事”等;第三步“建大脑、促智能”,结合数字驾驶舱开发以及未来各类系统、场景等迭代升级工作,通过物联、数联、智联,实现校园大脑的科学决策和风险预警,努力打造数字治理新模式。本次推进大会上推出的“移动端数字驾驶舱”,就是校园数字化改革工作“三步走”中结出的一颗“硕果”。

  从“科学决策”到“风险预警”,努力撬动学校发展“新支点”

  浙大城市学院“移动端数字驾驶舱”,设计有书记校长信箱、日程安排、重点工作、师生员工、教育教学、专题分类等六个模块。其中“重点工作”模块涵盖了十四五规划、基层党建、社会反响、年度月度重点工作及改革攻坚任务等子项,可以为学校领导班子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教育教学”模块涵盖了本科教学、招生就业、学科科研、地方合作、资产财务、校园生活等子项,通过联通17个部门、34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实现努力校内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和融合,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师生员工”模块设有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校友三个子项,通过点击一个个按钮,可以快速了解师生员工的总体情况和个体情况,如点击“了解学生”,可以依据学生的行为记录形成学生成长“个人画像”,做到相关预警信息的推送。

2.png

图2:学校移动端数字驾驶舱首页

  “建立和不断完善移动端数字驾驶舱,做到只要手指点一点,就能了解全校数据,既是实现学校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数字化改革的努力方向。”浙大城市学院数字化改革专班组长徐慧萍老师说,“借助‘数字驾驶舱’赋能,不仅能实时了解全校的发展状况,做到对各条线业务事项的一屏晾晒、一键掌控,更是推动学校各部门加强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学校现代化治理模式蝶变的有效路径。”

  据悉,建设“移动端数字驾驶舱”是浙大城市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安排中“改革攻坚十大行动”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面对接下来的2024-2026年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学校将继续聚焦师生需求,加强“数字驾驶舱”的风险预警建设和二级单位的个性化开发,同时通过校园物联感知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夯实数字安全预警体系,不断强化预警监测机制等相关举措,为整体推进“校园大脑”智治行动打好扎实基础。

  本文照片由浙大城市学院提供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严君芳 宋强 朱皆笑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