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要培养孩子们敬畏而不是蔑视规则
发布时间 | 2023-05-30 11:29:41    

   一个在过去看起来根本“不算事”的事情却引起不小的争议。它再次提醒社会,一些教育观念上的撕裂让人匪夷所思。

  事情很小,争议很大,潜流不浅。

  01

  近日,一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拍摄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一所小学门口,一位家长声称自己送孩子上学时,因为打伞被老师拦住不让进,并且被告知没有雨披就得淋雨进去。

1.jpg

图源网络

  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开始有不少人纷纷谴责该老师的行为。

  据媒体调查报道,5月29日,一位自称学生家长的网友发文称,其从外地赶来送孩子上学,因为下大雨便带了伞,结果被学校老师拦住不让进,称没带雨衣就淋雨进去。“实在没办法,我就在学校周围转了一圈,买了一件雨衣,我看到很多小学生没带雨衣淋雨进去,冻得瑟瑟发抖。”该网友定位显示地址为江苏省灌云县某小学。

  连云港市灌云县教育局对此解释是,学校方面早就发过通知,建议学生最好带雨衣进校,而不是打伞。此举是为了考虑学生们的安全,避免出现打着伞不小心摔倒等问题。

  据该学校一位负责人介绍,考虑到雨伞会戳伤学生眼睛,存在安全隐患,学校一直提倡学生使用雨衣。

  该负责人称,当时那位家长打伞送孩子上学,学校工作人员并非不让学生进校门,只是提醒学生下次尽量使用雨衣。但孩子希望家长买一件雨衣再进校门,家长对学校的意思产生了误解,“我们已经跟家长解释沟通过了。”

  灌云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称,他们已经联系了学校校长,正在对此事进行处理。

  02

  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居然也能引发社会关注,这无疑又是触痛了某一根社会神经。

  学校到底有没有一定权限的管理职能?还是必须听从和顺从每一个家长的意愿?甚至还不能考虑这类意愿符不符合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方针?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否顺利衔接一直是让教育工作者头疼的一件事。家庭有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单纯从愿望出发,没有一个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现实中,作为家庭教育最具明显作用的“言传”和“身教”,却时常不能统一起来:就是说,家长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这让本来一张白纸的孩子们时常无所适从。

  这种时常有的撕裂和言行不一致的表现,正是许多家庭教育事倍功半的重要原因。

  而学校教育自有自身的相对统一规则,通常不会因为某家庭的特殊而做随意的改变。除了传播知识上的“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学校纪律方面,当然应该统一要求。从教育的长远目标看,是要让学生懂得规则的可敬畏性。

  03

  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应该经历应经历的风雨,这也是教育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受教育者才能顺利度过人生的各类艰难困苦,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连云港发生的这一事件,本可谓微不足道,却引发热烈争议,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错位和鸿沟。

  学校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让带雨伞绝无不妥,而家长从孩子淋雨的角度看实在有些矫情。如果总从自身、个别人的感受出发来否定学校纪律的严肃性,来倒逼学校纪律做出一步一步的退让和妥协,那学校纪律从何谈起?何况学校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且是真心为孩子们的安全考虑。

  甚至在很多时候,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感觉学校这类要求没有任何问题,也愿意严格遵守。恰恰因为家长们的矫情而破坏了学校纪律的权威性,这可能造成学校教育的屡屡失效,严重一点说,这更可能培养起孩子们对于规则的习惯性蔑视!

  而这,一定是后患无穷。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规则的人在社会上很难与他人相处,也会在日渐文明起来、讲究公序良俗的社会里举步维艰。而这是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恶果。

  见微知著,教育就应该是从细微的一点一滴处入手,培养受教育者对于规则的敬畏,培养出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人。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