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潮评社 | 这位“高考钉子户”身上隐藏着多少扭曲教育的暗流?
发布时间 | 2023-07-14 14:46:17    

  被网友们形象地喻为“高考钉子户”的广西考生唐尚珺自今年高考开始就一直持续被关注,直至昨天填报高考志愿。

  这位考生执着的背后,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心态和鼓励高中复读的潜流?

QQ浏览器截图20230714145438.jpg

图源网络

  01

  在经历14年复读后,广西考生唐尚珺今年准备报考师范类大学,去实现他的“大学梦”了。

  媒体在报道他的最新想法时,透露出一种欣慰或者说解脱的语气。

  前不久,“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在社交平台公布了自己的高考分数:594分。

  他在视频中表示,读了17年的高中,这次要去读大学了,“大概率会报师范类的方向”,并希望在填志愿时得到了大家的帮助。

  网友评论:师范专业的确很适合,毕竟经验很足。尤其是高中学习经验。

  此前唐尚珺就曾透露,今年是他最后一次参加高考了,“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应该早点上大学。”

  这位“高考钉子户”却也算不负盛名:这些年来, 他先后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甚至名校,但并未去深造。

  唐尚珺1988年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的一个小山村。从2009年开始,他持续复读,“只想上清华。”

  考取清华一直是他的追求,也大概是支撑他这一路走来“屡败屡战”的信念。

  02

  对于唐尚珺的固执,外界有许多不解:连续高考15次,这种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否真的“非清华不读”?不停地复读是不是为了奖金?

  唐尚珺说他也反思过,有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停留在高三,他感到害怕:怎么我还停留在这里,我想走出去,去读大学。

  他羡慕同龄人成家生子、可以照顾父母,觉得自己“耽误了”,“如果再有选择的机会,我应该早去读大学了。”

  而在微博上,他又发文:“不试过,怎知其不可?纵使结果不如我所想。亦是无怨无悔。”

  此前的2016年,记录唐尚珺连续多年参加高考的30分钟纪录片《高十》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唐尚珺的经历进入公共视野。

  公众对于唐尚珺的关注,当然不应该停留在对唐尚珺个人选择的评头论足上,而是要关注到唐尚珺这个人所折射出的问题。因为一个奇特的环境才可能造就一个奇特的人,让其奇特的行为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03

  唐尚珺的出名,表面上看,是因为他的“过分执着”。而折射出来的,却有着大众对于附着在高考这个大招牌上各类因素的剖析和反思。

  分析这位“高考钉子户”,其个人因素自然占据主要。比如性格上贬义理解的爱钻牛角尖、不撞南墙不回头,褒义理解的执着、不服输等。

  而从社会原因上梳理,不难看出,高考依然是学子们非常看重、非常重要的一条路,而且高校的层次分明依旧是掀起人们悲欢离合的巨大波涛。

  其多次选择复读,除了源于他要“上清华”的执着或者说固执,非常明显,还有其他社会因素,这其中就包括学校、教育机构、社会企业针对高考高分生、被名校录取考生的奖学金措施。

  要想遏制越演越烈的高分复读、“考霸”现象,全社会应该通过制度建设督促形成一种共识,取消针对高考高分生、被名校录取考生的奖励措施等,至少应该先取消针对高考复读生的所有奖励措施,改变这类现象继续生存的土壤。

  过去“高考状元”的说法历经制止,现在基本销声匿迹。而其背后秘而不宣、心领神会的考取名校的赤裸裸的金钱奖励制度却在暗流涌动,大有风起云涌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高分复读,并不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复读生意经”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小觑,动员高分生选择复读是许多名高中心照不宣的选择。这种怪状生生把本来人人平等的教育扭曲为一门生意,并以每年学生考取名校的数量来作为继续招收优秀学生的招牌!

  因此,有必要从政策制度设计,从引领人们心态,从淡化高考冰火两重天的境界中,来培育大众对于高考成败的平常心。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就业通道、收入水平、未来前途,不再因为高考的成败、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而有巨大反差的时候,个性化的教育特征才会明晰起来,人各有志、人尽其才的通道才能真正变得通畅起来。

  唐尚珺的经历中,有着许多人自己的影子。应该说,它饱含人们心向名校的愿望,更有对于高考复读获取奖励之类做法的深深担忧。无论如何,坚持十几年复读依旧锲而不舍,不是一种真正的令人欣慰,总含有无奈甚至悲剧的色彩。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