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国家公园在路上了!
近日,青海西宁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传出消息:继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之后,我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而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自2016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就被纳入首批试点。
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目前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相关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动中。待正式公布之时,浙江将再添一张靓丽的国家名片。
01 自然保护地的“最高级”
国家公园,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中国国家公园是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
这里面有几层含义:
其一,入选的自然生态系统具备国家代表性。
其二,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其三,保护优先,但也讲求科学保护、合理利用,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道课题,为公众提供旅游、休闲、教育等服务。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类别。
可以说,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最高级”,保护强度、等级都是最高的。
这也是总书记亲自关心、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等文件。
会议强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律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从全球范围看,国家公园并非新事物。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成立于1872年,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
不过,中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发展也十分迅速。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曾解读,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我国国家公园强调的是整个生态系统和整个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保护。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首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也盘点了首批国家公园的生态成绩单。
比如,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连通了13个局域种群生态廊道;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6群37只……
不过,虽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保护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更深层次看,国家公园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制度建设、制度创新,破题保护和发展。
就这么说吧,我们既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也要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安排好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探路生态产业融合,使国家公园所在的区域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始终处在良性、互动的协调中。
拿武夷山国家公园来说,以武夷山为中心划三个圈,最里面是猴子住的,中间是游客玩的,最外围是当地人住的,人类活动强度由外到内次第减弱。
在最新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中,武夷山明确了两条目标:
到2030年,自然教育受众达到500万人次/年;国家公园社区生产生活、生态产业与自然保护更加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这句话,正好可以形容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勾勒的愿景。
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浙江则率先提出“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在2019年启动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镇(村)建设。
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示范村,旨在人口流动、配套设施、风貌管控、产业联动、社区共建等方面实现自然保护地的融合发展。
省林业局、省自然保护地联合会通过调查分析,联合行业专家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指标体系,这也是国内首个全省落地实施的保护地—社区融合发展建设标准。
到今年上半年,浙江已经完成2批共53个示范镇(村)的建设和评定。
02 不负青山不负人
新的国家公园设立,遵循“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而全国各地的这场争夺战正日趋激烈。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目前,已经有黄河口、神农架、辽河口、秦岭、若尔盖、钱江源—百山祖、南山等17个候选区正在创建设立。
那么,这次被点名的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又有哪些硬核实力?
首先要提名的,是浙江首创的地役权改革。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分钱江源和百山祖两个园区,其中,钱江源园区面积约252平方公里,辖区2.3万公顷的林地面积中,集体林地占比达79.6%。
2018年2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国内率先启动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
简单来说,这项改革通过生态经济补偿方式实现林地统一监管,在权属不变前提下,限定国家公园范围内集体林地的生产经营活动,村民从生态价值转化中获得红利,充分调动起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也有效破解了南方地区集体林占比高这个共性问题。
林权改革经验丰富的丽水,则在百山祖园区创新推出林地地役权改革补偿收益质押,把生态产品转化为生态资本。
林农只需凭借集体林地地役权补偿收益及其未来的收益就可以申请质押贷款。目前累计贷款已超过5000万元。
国家公园当然不光有林地。两年前开始,钱江源园区所在的开化县在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基础上,探索推行承包土地保护地役权改革。
农田地役权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硬杠杠就是生产主体要履行“不得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义务。在减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的前提之下,开化的生态稻产量虽不高,却能卖出生态价。
今年4月,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启动新一轮农村承包土地地役权改革签约,试点面积从261亩扩至1200亩,每亩农田的补偿标准也从200元提到80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初版改革里规定由管理局负责找到第三方落实保底收购,新一轮改革取消了保底收购条款——当地已与粮油企业达成合作,生态米销路不愁。
第二条,不得不提一下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的资源禀赋:
这里保存着中国东部典型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分布有罕见、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
这里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百山祖冷杉,全球唯一分布的三棵原生种都在这里。这里也是黑麂的集中分布区、白颈长尾雉的重要分布区。
近年来,百山祖园区内新发现了百山祖角蟾、凤阳巨基叶蜂等一批全球新物种。
而因为自然繁衍极其困难、被列为全球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的百山祖冷杉,已成功培育母树种子实生树83株,母树下自然萌发幼苗600余株,建成野外种群基地82亩。
截至目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技术,当地已培育出百山祖冷杉6000多株,并且实施了迁地保护,正逐步走出极度濒危状况。
就在最近,钱江源园区还首次拍到了亚洲黑熊“一大带两小”的三熊同框画面。
这就说到了我们的第三条:科研监测能力靠谱。
“三熊同框”,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的珍贵影像。而这样的红外相机,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至少1-2个。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更好开展物种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固定监测,国家公园范围内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在钱江源,中科院建立了800多个亚热带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样地,浙江还与14家科研院校签订科研合作协议,与34家国内外院校开展合作。
科研之外,钱江源园区把周边社区全面纳入项目规划和布局,生态的价值增值不断生发。
比如,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范围内的开化县长虹乡,在真子坑村建设了暗夜公园和星空文化主题馆。堪比青藏高原的通透天空和观星条件,也让“星空IP”不断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最后再说说浙江在机制方面的创新经验。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跨衢州、丽水两地。2019、2020年,浙江分别设立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管理局,由浙江省政府垂直管理、省林业局代管。
这套垂直管理、区政协同的管理体制创新,确保了各项试点工作创新推进。
从顶层设计层面,国家公园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与2022年底出台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关系密切。
方案规划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这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紧密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涵盖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的区域,有各自不同的核心生态价值。
其中,浙江占两席:除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南北麂列岛也在列,是3个海域类型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
南北麂列岛是亚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贝类、海藻类资源丰富。
记者获悉,南北麂列岛国家公园该划定哪些范围,浙江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正在组织专家评审。
与此同时,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已先行启动科学考察,进一步摸清保护区内资源家底。
接下去,浙江将制定相关创建行动方案,在推进陆域国家公园的同时,向海域国家公园创设踏出新的一步。
来源:潮新闻 | 撰稿:祝梅 通讯员 彭亮 朱齐超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