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探访全国首家地市级在京商会,看温州人如何实践商会之“能”
——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九
发布时间 | 2023-09-13 09:02:16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中心,一直活跃着浙江人的创业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战略”迎来20周年之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分社、潮新闻京津冀新闻中心、浙江省驻京办、在京浙江人杂志社联合中国网共同策划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旨在通过记者视角,探访“闯京城”的浙江人有着怎样的独特经历,捕捉他们目前关切,关注他们未来命运,从百姓视角呈现北京和浙江之间更多的故事;通过群像塑造,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提供实践和思考。

111.jpg

  北京通惠河,属于京杭大运河之北运河水系。历史上,它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由郭守敬主持修建。通惠河“朝阳段”是京杭大运河的入京门户。

  北京东四环外,通惠河畔,潮新闻记者探访的北京温州企业商会(简称“北京温州商会”)就在这里。

  温州人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百万温商闯荡世界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个温州商会抱团取暖。2007年,作为全国首家地市级在京商会,北京温州企业商会成立。从此,从事民营经济的几十万温州人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娘家”。

  “温州人重乡情。京杭大运河起点在北京、终点是杭州,温州商会选择在通惠河南岸办公,是因为我们时刻想着:离家再远,我们的根始终在浙江、在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道说。

1.jpg

  在北京温州商会墙上,有一张夺人眼球的照片。2019年11月29日,在商会第四届会长胡兴荣的带领下,商会副会长以上共50多人统一进行了宣誓。照片旁边就是50字的宣誓词:“我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法律。尊崇商道,义利并举,心系家乡,立足北京,放眼全球,打造百年商会,努力奋斗!”

  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开始之初做了大量工作,助推更多温商、浙商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家走向广袤的非洲大地;在北京开通服务温商的“全球通”,大大方便了在京温州人“云”办事;着力做好“以党建促会建、抓党建强发展”文章,奋力为首都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助力家乡浙江高质量发展。

  繁茂的组织藤蔓,本期记者带你走进朝阳区高碑店惠河南街1066号,一起探访北京温州商会。

  这件天花板标志的大事,他们做成了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北京温州商会积极构建对外开放格局,联动海内外几百家温州商会、温商侨团,搭建海内外沟通桥梁,助推一带一路发展。

  “我们商会地处北京,肩上的责任自然不一样,商会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助力民间外交,架起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尤其连续承办了第一届、第二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采访时,陈正道非常骄傲地告诉记者。

2.jpg

首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现场

  时光倒回十一年前。2012年8月27日,首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非洲40个国家的政府代表、28个国家的首都市长,以及中国29个省(区、市)的政府代表,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代表,共约1700人参加开幕式。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旨在促进中非地方政府交流合作的平台,首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非洲城市与地方政府联合组织共同主办,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和北京温州企业商会承办。

  2015年11月10日,同样由北京温州企业商会承办的第二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主题为“加强地方能力建设,推动中非产业对接,实现省市包容发展”。

3.jpg

首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现场

  至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已举办过四届,现已成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机制化论坛,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走出去发展的重要渠道。

  不少温商受其影响,加大了在非洲的投资。2017年元月,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温州市中非商会成立,搭建起中非长效沟通的桥梁。当年3月份,马达加斯加总统埃里率团正式访问中国,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支持下,温州市中非商会作为中方主办方与马达加斯加总统府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马达加斯加工商领袖峰会,这也在民间外交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温州市驻京联络处原主任陈海鹏介绍说,论坛推动了中非合作逐步向纵深处全面发展。目前,以温商为代表的瑞安市汽摩配产业、苍南县仪器仪表产业,均已进军非洲市场并得到长足发展。

  多年来,温州北京商会初心不变,精心耕耘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助推更多温商、浙商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家走向广袤的非洲大地。

  温州便民服务“全球通”落地北京

  作为北京和温州的纽带,北京温州商会不仅联通全球温商,将资源引入温州,同时也跟随时代脚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家乡、为在京温州乡贤提供服务。

  在京浙江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虽说现在交通极其便利,可要遇到在浙江老家办理不动产权证等事项,还得挤出时间从北京赶回浙江——不方便。

4.jpg

服务温商“全球通”北京温州商会服务点开通仪式现场

  北京温州商会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设立了服务温商“全球通”北京温州商会服务点。“秉承了温州人骨子里的务实风格,北京温州商会也很务实。如果说承办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是‘接天线’的事儿,那么在北京开通服务温商‘全球通’就很‘接地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也是件很先进的事!”陈海鹏如此评价。

5.jpg

“全球通”开通揭幕仪式

  2020年5月27日下午,服务温商“全球通”北京温州商会服务点正式开通。这是浙江11地市中首个在北京开通的“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平台。

  据了解,服务温商“全球通”平台是个一体化远程服务协作系统,主要集成了网络视频、身份认证、电子签名、远程取证、大数据共享等技术功能,为在外温商提供政务服务。

  “这样的服务,我必须要点一个大大的赞!”体验过“全球通”服务的80后小林告诉记者。小林是瑞安人,2015年来到北京生活。2021年年底,因疫情导致她没法回老家去办理房产过户的公证。“事情又很急,我就想到了曾经在微信公号里看到的‘全球通’服务。”小林说。

  跟瑞安老家公证处对接过后,小林按照预约时间来到“全球通”北京温州商会服务点。“确认了我的身份,历经核对办件资料、填写相关表格、线上电子签名等程序后,前后大约20分钟就办妥了。”

  小林说,“真的太方便啦!有些表格,商会还提供了寄件服务,贴心地帮我寄回老家,我很感动。”

  非公党建“温州样本”,促温商创新发展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会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新空间与新领域,奋力做好商会和在京温商创新发展文章。”中共温州市在京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书记陈南昌表示。

  如何做强党建破解发展瓶颈?党建工作如何主动有效融入商会日常,引领商会高质量发展?在陈南昌的介绍下,我们真切领略了在京温商党工委成为社会组织党建“温州样本”的成长之路。

6.jpg

在京温商党工委组织的党建活动

  据了解,温州市历来重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2012年9月,全国首个以商会组织为工作对象的党工委——中共温州市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目前,温州市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成立在外温商党工委,初步形成“1 31 X”的组织体系。

  在京温商党工委成立于2012年11月,为温州市最早成立的5家在外温商党工委之一,有力推进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京温州人总人数近30万,在京温商企业近2万家。在京温商党工委共有下属党委、总支、总支部54个,在京温商在册流动党员1600多名。

  多年来,在京温商党工委积极深入温商企业走访调研,摸清家底促发展;并先后协同商会多次组织会员企业回家乡温州和河北、江苏、山西等地进行项目考察。仅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涉及的北京市大红门京温市场、北方世贸轻纺城、天雅服装市场、鑫海鞋城、田村“天下城”批发市场等数十家企业中,在京温商党工委积极协调,为确保疏解工作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

7.jpg

在京温商党工委组织的党建活动

  2016年,在京温商党工委作为“北京市社会领域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受到表彰。近几年,在京温商党工委连续被温州市温商党工委评为“年度异地温州商会先进党组织”。

  “党建强,发展强,抓好党建就是抓好生产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李鹏表示,温州商会党建起步早、基础好,“在京温商党工委今后可以在数字上加强创新,强化数字赋能,在数字经济大浪潮中为首都建设做更多贡献,为家乡浙江‘两个先行’增光添彩。”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目前在京注册浙江省地市区县商会共20家。这些在京注册的各级商会,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家”,引领着在京浙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频共振,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彰显新作为。繁茂的组织藤蔓,接下来记者继续带领大家探访在京浙江各级商会,看商会之“变”带来哪些新气象。

  【相关链接】

  北京大红门的浙商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一

  从北京大红门迁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

  “大红门浙商已经在永清趟出一条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三

  北京马连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诀——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四

  跟上时代,从浙商选择看马连道未来——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五

  北京新发地里浙籍“大王”探访记(上)——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六

  浙籍“大王”有新篇!北京新发地探访记(下)——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

  浙江人如何“冲浪”北京中关村?——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八

  从北京故宫到浙江温州,跨越时空的文化中轴线——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九

  富阳竹纸的故事,在北京前门向世界推广——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

  从天安门广场大花篮看“四千精神”,80后“双骄”在京创业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一

  “朱炳仁·铜”开在北京 走向世界也走进百姓家——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二

  正乙祠戏楼 清朝“北漂”浙江人之家——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三

  北京的绍兴故事 鲁迅故居与长孙周令飞——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四

  一份《京报》诠释一生!邵飘萍身上的时代精神永不过时——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五

  南花北移,璀璨京都!北京“越研会”了不起的36年——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六

  小文创里有大文章 这位浙商从北京走到“奥运文化中央”——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七

  一眼望到紫禁城!85后浙商打造“中国最美书店”——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八

  探访藏在北京胡同里的浙江美食(上)——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十九

  探访藏在北京胡同里的浙江美食(下)——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

  与京城“文人老饕”赵珩聊浙江美食——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一

  用画讲述运河故事,58个遗产点如何串珠成链?——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二

  第一批沿着大运河“北漂”的浙江人去哪了?——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三

  宜打卡收藏!最新版京城浙江美食地图来了——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探访浙江驻京机构,看繁茂的藤蔓长出怎样的嫩芽新枝——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五

  一个课题背后的“藤蔓故事”——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六

  这道“最美风景”背后的“浙江魅力”——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七

  建平台引项目,看浙江驻京干部如何让藤蔓更茁壮——在京浙江人探访纪实系列报道之二十八

来源:中国网    | 撰稿:沈爱群 侴雪妍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