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初冬暖阳,芦花与田野相映成趣。钟家港区域,古河道上良渚先民划船穿行的艺术装置,古河道旁的居址作坊展示区,均吸引着游客驻足打卡。位于美丽洲公园内的良渚博物院,更是全国热门的博物馆……
良渚遗址公园风景
11月24日,为期一周的“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正式启动。采风首日,84位来自83个国家的艺术家们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良渚博物院,并写生创作。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良渚是陌生的,但是充满了期待。
良渚是怎样回应艺术家们的期待的?
听,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先民”敲凿玉器的声音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钟家港古河道周边,用艺术装置再现的良渚先民制作玉器的系列景观坐落在此。而在泰国画家Boonkwang Noncharoen(汶光·暖查楞)的眼中,这组系列景观变成了一组互动艺术品。“为什么良渚先民们用来雕凿玉器的部分工具看起来像一轮新月?”当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工具的模样,才发现外表似月亮的工具下方,系着一根细若发丝的切割线。装置一旁,还散落着“先民”们手工制成的各类珍贵玉制品。玉制品里同样藏着小彩蛋:玉制品的表面,手摸上去凹凸不平,里面还微透着一抹绿色。
汶光·暖查楞(右)
这个小彩蛋或许能回答汶光·暖查楞的另一个小疑惑:良渚玉都是白色吗?
“玉器是良渚人标志身份等级、权力信仰的象征。最开始是绿色,但是受沁(是指古玉器埋藏入土后发生的风化作用)后变为白色。”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工作人员向汶光·暖查楞解释后,这位擅长水彩画的泰国画家立刻产生了兴趣。“这种色彩的变化很有趣,我想再做一下相关功课。”
来自新西兰的全职艺术家Katherine Rose McLeod(凯瑟琳·罗丝)在24日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时惊喜地发现,古老的良渚文明和新西兰文明有个共同点——拥有玉石文化。凯瑟琳高兴地告诉记者,玉石在良渚文明中似乎占据重要地位,参观过程中能看到不少玉石制作的古老器物,这让她想起了新西兰人对玉石的喜爱和推崇,“我对中国的历史和艺术了解不多,但玉石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和新西兰文化的联系,这很有趣。”
凯瑟琳·罗丝
“379、380、381…….目前已经有381个人点赞了,人数还在不断上涨。”参观间隙,来自巴拿马的建筑师、视觉艺术家、大学教授Gabriel Efrain Wong Chen(黄永康)向记者展示了他发布在社交软件上的一组照片,里面包含了他的速写作品、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景点以及采风团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这里的建筑和城市景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跟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分享这趟旅程。”
黄永康(左)
参观过程中,一排仿古茅草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拿出笔记本迅速记录了眼前的建筑,“我很好奇为什么这里的屋檐这么高,屋顶还覆盖着茅草,屋顶的大坡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雨水滑落吗?”黄永康说,这些建筑让他看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有着如此特殊的理解,“这非常先进,完全超乎我的意料。”
尼泊尔艺术家Mukesh Shrestha(穆克什),随时随地掏出手机记录公园里的芦花美景。“这幕太有中国特色的感觉了,我要把它记录下来”;日本画家Masatsugu Ito(伊东正次)在钟家港边直接掏出了画板写生,“静谧的风景和流动的历史在这里定格为一幅画作。”
看,良渚博物院里玉璧里的一只“飞鸟”
走进良渚博物院,不少艺术家们的目光汇聚在了玉璧里的一只“飞鸟”上:它是良渚博物院馆藏的“鸟立高台”刻符玉璧。志愿者告诉艺术家们,蹲下身子,把手机打开,镜头拉大到5倍对着玉璧顶端看,说不定能看到一只“飞鸟”。“璧是一种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良渚玉璧上虽然不曾出现过神人兽面纹,却施刻了以‘鸟立高台’为主题的符号。”
看到“飞鸟”的鸟类艺术家们有何感受?“太震撼了,没想到良渚文化有这么神奇、这么独特的文物。”来自斯里兰卡的鸟类艺术家Lester Damian Perera(雷斯特·戴米安 ·佩雷拉)蹲在地上反复观察‘飞鸟’的形状。“它的翅膀非常对称且具有美感,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好好研究。”
良渚博物馆内,荷兰画家、海牙皇家画协副主席Ed van der Kooij(埃德·范德库伊)在玉琮展示柜前看了好久。他转身跟身边的翻译沟通,询问“玉”在中国人生活中的意义与使用场景,他非常想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佩玉。
埃德·范德库伊
“我对这件文物最感兴趣,它内圆外方,非常漂亮。”埃德·范德库伊对潮新闻记者说,这非常不可思议,它或许花费了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制作得如此精美。
“这个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颜色?是因为烧制的泥土是黑色的吗?”来自西班牙的艺术家蒙塞拉特·戈梅斯(Montserrat Gómez Osuna)在良渚博物院里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东西:黑陶。她很想知道5000年前的良渚人是怎么做出这种陶器的。讲解员告诉她,这些不是因为用黑色的泥土烧制的,而是因为烧制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造成的。她还特别说,早在1936年,就是因为发现了黑陶才发现了良渚文化。塞拉特·戈梅斯惊叹不已,并将各种陶器展品一一收录在了自己的手机相册里。
来源:潮新闻 | 撰稿:记者 杨希林 朱高祥 肖暖暖 徐知妤 杨初亮 | 责编:卢桥辉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