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脏里放了6个支架,家里都让我千万别太激动了。”12月7日,在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里,74岁的李奶奶拉着志愿者分享喜悦,讲着讲着不禁眼眶湿润,她攥着纸巾望向窗外,等待着从山东德州赶来认亲的小女儿姜女士。
被迫分离后从未放下希望
李奶奶是18岁时嫁到诸暨的,1974年第三个孩子出生,而对于有上顿没下顿的一家人来说却是愁肠百结。看着怀中的小女儿饿得连哭声都跟小猫似的有气无力,李奶奶的丈夫只得将孩子抱到镇上的养育堂,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抚养她长大。李奶奶得知时,孩子已经不在养育堂,她寻遍了镇上的人家,再没能得到孩子的消息。
后来,为了全家的生计,丈夫去山西打工,却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李奶奶白天打工拉扯着两个孩子,只有在夜深时抱着小女儿的襁褓默默流泪。在诸暨遍寻无果后,李奶奶拖儿带女到安徽蚌埠打工谋生。随着生活渐渐有了起色,这些年,李奶奶一家和街坊邻居们到处打听,发放寻亲启事,找过电视台、寻亲网,还到公安机关进行血样采集,但始终没有任何消息。
1990年的一天晚上,电视上一条希望工程的公益广告,紧紧牵住了李奶奶的心,广告中辍学孩子那渴望读书的眼神让她不禁想到在外漂泊的小女儿,孩子过得好吗,有没有书读,有没有衣穿,想到这些她彻夜无法入眠。从这天起,李奶奶开始资助儿童读书,捐物捐钱……
10年、20年、30年,李奶奶已经记不得自己资助了多少孩子,也忘了捐过多少次钱,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楷模”“中华慈善奖”“全国百名优秀母亲”,身边的人夸她“做了一辈子的好人,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但李奶奶心里却常怀着愧疚,她说自己也有着一点私心,想着只要多做些好事,不在身边的小女儿就能够得到好报。
警方助力下母女共赴团圆
“您好,我是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寻亲工作室的民警,有个喜讯要告诉你们……”12月3日,在安徽蚌埠家中李奶奶接到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比对到了远在山东的姜女士,李奶奶和家人半信半疑,直到电话那头的警官讲述了整个寻亲过程,她才意识到小女儿找到了。
今年8月,李奶奶的大女儿在浙江卫视看到了和合寻亲工作室帮助他人寻亲成功的案例后,立刻通过抖音联系到寻亲民警商朝阳帮忙寻找妹妹。巧的是山东德州的姜女士也关注到商朝阳的抖音,这让她埋藏心底多年的遗憾得到了慰藉。姜女士小时候就在家里长辈口中得知自己是从浙江嵊州被抱养来的,但养父母将她视如己出,培养长大,今年6月开始姜女士就关注到山东老乡在嵊州的认亲故事,于是通过老乡与商朝阳加上了微信,寄去了血样。
母女不约而同地先后找上民警商朝阳,在警方的帮助下,一场双向奔赴的团圆就在和合寻亲工作室拉开帷幕。
12月7日上午,在和合寻亲志愿者和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李奶奶一把将女儿拥入怀中,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哭成泪人。安徽蚌埠和山东德州相距600多公里,走完这条团圆路,李奶奶和姜女士整整用了49年。
据自公安部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嵊州公安为离散家庭实现“团圆梦”,铺就温暖“回家路”。此次团聚,是“和合寻亲工作室”帮助的第218对寻亲家庭。为更加精准有效帮助被拐、失踪及失散人员,嵊州公安在嵊州警方微信公众号上线“浙里团圆”小程序,开通“我要寻人”、“我要举报”、“我要加入”“我要查询”四个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帮助到更多的寻亲者。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通讯员 周晨卉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