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全国抢抓开门红!开年拼经济,都在拼什么
发布时间 | 2024-01-10 08:53:56    

   “开年歇一歇?做不到的!”

  尽管又一波冷空气来临,但这些天史潇洋依旧忙得热火朝天。作为温州市经信局产业转型升级处的工作人员,元旦假期,他早早准备,节后一上班就接连辗转龙湾、苍南等多家新能源企业,帮助解决上下游链条不畅通、市场需要进一步打开等问题。

  新年伊始,民营经济大市温州就已高速运转起来:全力拼经济!

  这也是全国各地力争开门红的缩影。召开会议部署经济工作、“一把手”带队入企走访、重大项目签约……与低温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干事业的火热,新一轮拼经济的“发令枪”已鸣响,全国各地掀起抢抓开门红的热潮。

  拼经济,拼的到底是什么?

  拼“新”

  电视剧《繁花》里说,你以为吃的是龙虾,实际上吃的是机会,一只龙虾就是一个机会。

  浙商李俊勇(化名)白手起家,在外打拼多年,曾经在东北做商超,此后转型在苏州从事智能制造产业。机会,是李俊勇看中的东西。他尤其相信“年初拼一拼,全年兜满金”。而他更庆幸的是,自己的“信”和当地政府的“行”,一拍即合。

  1月3日,苏州召开“新年第一会”,主题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的一年,苏州将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推动苏州新型工业化走在前、做示范,奋力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看了新闻,李俊勇自称“转型转对了”,感到“很有劲”。

  聚焦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布局2024年经济发展中最不同于以往的一个落点。记者梳理发现,各地纷纷“抢跑”,向“新”而行——

  在陕西,1月4日,陕西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到西咸新区调研时强调,持续促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协同增效,努力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上先行突破。

  在上海,1月4日,上海市委书记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就科技赋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发展,赴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而在时下颇受关注的东北地区,1月4日,吉林省委主要负责人调研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全面振兴率先突破增量空间。辽宁省委主要负责人1月3日在沈阳市科技型企业和辽宁材料实验室调研时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积蓄新动能。

  1月2日,黑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其中一项议程是审议《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动力活力。

  在沿海经济大省广东,1月5日,广东省委常委会来到汕头调研并召开会议,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汕头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中强调要以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企业体系、开展产业科技攻关为抓手进一步做优产业体系。

  此前,2023年末,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就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抓转型,聚焦突破性创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贯通、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

  新质生产力!还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咬文嚼字》编辑部在点评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新质生产力”时这样解释。

  在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要家看来,我国制造业要素成本压力持续加大、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不断增多,长期依赖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逐渐消失,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各地的发力,是找准了赛道。”唐要家说,新质生产力作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各地在具体落实阶段既有相似,亦有不同。“相似的是各地都是围绕‘科技创新’发力,同时在其中又根据地方产业构成有所侧重,如浙江数字产业家底丰厚,就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落点。”

  拼“行”

  除了拼新质生产力,新年伊始,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发力重大项目上铆足了劲。

  重大项目是区域发展的脊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没有好项目、大项目的落地,产业培育就无从谈起,高质量发展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采访中,许多党政干部和企业家都纷纷表示,说到底,抓发展就是抓项目。

  地铁1号线支线、人大附中园博园校区、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启动区……1月2日,北京市丰台区2024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46个项目包含基础设施类18项、民生保障类13项、产业类7项、城市服务类8项,预计将带动投资超500亿元。通州区将着力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及二期谋划研究,力促海昌海洋公园、城市运动中心等项目落地开工。作为北京在施体量最大的地铁车站项目,新龙泽站第一段底板也在新年伊始正式启动主体结构施工。

  不止在首都北京。河南520个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1万亿元;山东投入1833.48亿元建设首批100个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安徽首批46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通过梳理,记者发现,多个省份均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开年之作”,并出台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保障项目建设的相关政策。

  此外,记者梳理发现,各地还立足实际,抓特色项目、谋高质量发展。

  产煤大省山西,聚焦新能源项目落地。1月5日,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大同正式开工。这是山西新年开工建设的首个重大项目,是国家推进“双碳”目标布局的12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成为山西新能源产业、沉陷区治理、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样板工程。

  文物大省陕西,立足项目推进和文物保护两手抓。在1月2日举行的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上,陕西提出盯紧从谋划到审批、从开工到投产的每一环节,守牢债务、土地、生态、文保、安全等底线,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而在上海,围绕“城市更新”,一批城市改善项目开工或落地:新年第一个工作日,闵行区8个重点产业项目同时开工;静安区举行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涉及科创园区建设、民生改善、教育设施提升以及历史风貌保留保护等多个领域;浦东新区“高行·数智未来湾”特色产业园区启动使用……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春节前后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这不仅对全年投资和增长起到了促进和引领作用,而且有利于抢抓国家新增政策性资金扶持等机遇。

  “重大项目有别于一般的项目,以浙江为例,重大项目一般是千亿级的产业项目,它具有区域规划,能够带动周边产业集聚,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发展作用特别大。”唐要家说。

  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都在极力拼项目早落地、早见效。眼下,各地行动起来,紧锣密鼓地推动项目签约和开工建设,无疑将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传递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积极信号。与此同时,记者梳理发现,超十省市已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为项目投资提供资金保障。

  拼“信”

  全力提振市场信心,亦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信心”二字也频繁呈现在各地的开年谋划中。各地都将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市场信心的具体抓手。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史潇洋说,在从事一线经济服务工作过程中,他把拼经济理解为,一方面是拼投资、拼项目这些显绩,另一方面是拼营商环境、拼提振信心这些潜绩。

  有的地方,党委政府积极到一线听问题解难题。

  浙江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深化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1月3日晚,省委主要领导在苍南召开座谈会,听取永嘉县和苍南县主要负责人分别反映铁路交通枢纽改建和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的现实诉求,与省直有关部门、温州市主要负责人商量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案,现场逐一给予回复。同一天,省政府主要领导赴金华上门走访企业等,面对面倾听意见和诉求,现场回应企业和基层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有的地方,专门召集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

  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并表态,要既听取意见、把诉求收集上来,又抓好落实、把问题解决到位。

  有的地方,开年即发布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

  1月2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成都营商环境6.0政策,向全社会特别是市场经营主体传递成都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的举措和决心。这一点,浙商蒲彩林感同深受。“这向我们民营企业家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让我们增强了对未来发展对信心。”在连线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裕正集团有一家子公司位于成都崇州经济开发区,开年工作首日,公司业务员已分赴全国各地抢订单,力争“开门红”。

  开年拼经济,看似拼的是物质发展,实质上更是拼一股精气神。在唐要家看来,营商环境是近年来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营商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为民营企业家们“稳信心”。

  “只有看到未来,才会有未来”——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史潇洋还是李俊勇,都很喜欢《繁花》里的这句话。

  新年伊始,正是代表着未来的起点。

  拼,就对了!

来源:潮新闻    | 撰稿:张亦盈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