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众及媒体前不久非常关注“东方甄选事件”一样,它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董宇辉,而这次他再次引人关注是因为,他的新账号首播就卖出超亿元的产品。
诸如此类的、被大众时不时热捧的事件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多少。但是有一点是无疑的,大众情绪的变化和转折真会是“突如其来”:如何来的,就会如何去的。而这种情绪带出来的结局尤其值得反思。
图源网络
01
据董宇辉直播间透露,在开播3小时后,直播间销售额已经突破1.5亿元,登上抖音带货榜总榜第一名,“与辉同行”直播间点赞数量也已突破11亿。
此外,“与辉同行”粉丝数当天也较开播前涨粉超300万,该场直播点赞量超过12.4亿次。
两天前,网传着一张网络主播收入截图。截图里显示,董宇辉一年收入5亿多。在网络主播年度净收入50强里,名列第4。仅次于李佳琦。
于是,曾经一边倒支持董宇辉的粉丝们开始反思,且发出了灵魂拷问:你一月挣几千块钱,还操心别人收入5个亿的,给人家打抱不平?到底有什么意义?
之前,人们之所以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董宇辉,一方面是被他的个人魅力打动。另一方面,是把他当成了和自己期望成为的那类人。他是朴实的农村孩子,努力读书,认真工作,完全靠着自己的本事闯出来一片天。而且他对领导忠诚,对工作负责,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这样一个“打工人”,一旦被算计、被排挤,就会让许多人感同身受,感到不平,不由自主想站出来替他说句话。
于是,在一篇篇“小作文”的感召下,热捧起了又一个互联网“网红”。
02
但是,有一个趋势是可感的。
人们开始拉开与董宇辉们的心理距离,并可能加速消减了人们对“董宇辉”们的“打工人”滤镜。人们可能依然喜欢董宇辉的才华,但那种“他和我一样”的亲近感,一定会越来越弱。
这不是大众的错。而且就长久而言,这才是一个社会成熟和理性的标识。任何一种不好理解、难以解读的社会情绪的大起大落,都会对社会产生无法精准预料的伤害,它甚至会导致主流价值体系的扭曲。
这也不是“董宇辉”们的错。他们的奋斗历程或许正是与这个前行的社会无缝隙地合了拍,才在说不清楚的暗流推动下不经意地成功了。
凡成功都有其特有的逻辑,尽管现在不能完全理解透、解释通。
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当随着被崇拜者角色的转换,并且这种转换失去了被追踪的底层逻辑,那么“网红”就会随风而去。
毕竟,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也一定存在一种根植于大多数人价值观底部的坚固逻辑,有着一种恒久不变的价值体系支撑。
有一种现象不能不引人关注:对于一个事件,似乎谁都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事情慢慢就变得更好了或者更糟糕了。
03
直播带货已经在社会遍地开花,甚至衍生出了不直播就落伍于时代、不带货就没有机会致富的奇异逻辑。那些无处不在的成功故事——多以收入高低为判断标准——让许多人热血沸腾,似乎所谓的成功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网红”人生的起起落落,“网红”故事的传奇色彩,堪称互联网条件下的一种奇特现象。科技促进人类进步这是大势所趋,并无求全责备的必要。问题是,这样的成功带着不可言传的偶然和巧合。
作为个体而言,“董宇辉”们并无问题,甚至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有着不可多得的励志因素。在一个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的年代,任何的出其不意都可以理解。
问题是,当社会情绪把这类作为关注的对象,并且许多人把这个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时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或者称之为“大众偶像”。而通常的逻辑都是,被崇拜者能够长久地代表着一种全民认同的价值观,至少在“真善美”中符合其一。更多的还需要在其身上,蕴含着一股精气神,可以推动一个民族长久不懈地奋然前行。
一种精神的内涵要超越附着的物质的东西,这才具备了全民认同、欣赏的价值因素,也才更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主流方向。
唯有如此,主流价值观才能守土有责,为社会健康前行指明方向。
来源:中国网 | 撰稿:陈鹰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