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从2024年民生实事看“政之所向”
发布时间 | 2024-01-26 08:55:14    

   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在千万浙江人民的眼里,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十方面民生实事,便是对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解。

  每年省两会,代表委员和群众最关心、最期待的议题之一,就是今年的民生实事要办哪些、怎么办。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的初心与深情。20年前,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提议和推动下,浙江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自次年的省两会开始,十方面民生实事便从未缺席。

  “厚植为民情怀,倾注真情实意,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如是说。

  20年的坚持,让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而至,让浙江人民的美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省两会期间,记者在代表委员和干部群众的热议中,时常听到发生在浙江大地的美好故事。

  【两会现场】

  一座水站牵动会场内外

  “施代表,我们平时取水的小溪冻住了,今天村民烧饭用水出现了问题。”适逢寒潮天气,正在杭州参加省人代会的省人大代表、金华市合丰花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施金仙接到了花木种植户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心急如焚的声音。施金仙代表一边安慰着农户,帮他们想办法应急处理,一边告诉他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好消息:2024—2025年对全省所有未达标单村水站进行改造,其中2024年完成2000座以上。

  “等水站修好,我们就不用烦恼了。”施金仙代表说。

  什么是单村水站?在浙江一些山区,城市、城镇的水厂不能完全覆盖,便需要单独为一个村修一个水站,提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的同时,也为散居在这些地方的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听到施金仙代表在电话中提到这件民生实事,同在一个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兰溪市前于杨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晓军也觉得这件事特别及时。

  “解决偏远山村饮水用水问题,可大大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倪晓军代表对施金仙代表说,这些年,改造提升单村水站一直是兰溪市的民生实事项目。倪晓军代表所在的马涧镇就修建了好几个。

  “看似不起眼,但这些民生实事办好了,最能体现政府对基层群众特别是山区百姓的用心用情。”说话间,倪晓军代表打开了手机上的民生实事数字化应用。在这个应用上,前几年民生实事项目点位的建设进度、资金、标准以及负责单位等一目了然。

  好事要办好,实事要办实。“项目开建了,不代表这件民生实事就大功告成了。”倪晓军代表说,实事办完还要管好,长效机制必须跟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闭环。金华正积极探索民生实事项目长效运维管理机制,督促指导县级统管单位充实专业化管护力量,配齐巡查、运管、维修、抢险等日常管理人员。他再次以周边单村水站举例,“要投入力量对水站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不能让水站在今后出现年久失修、水管冻住等情况。”

  一张政府工作报告之外的清单,能打消代表们的顾虑。

  从2022年起,省政府对十方面民生实事单独列出“落地落细清单”,公布具体项目点位,并对目标任务进行层层细化,将责任分解到各有关部门以及市、县(市、区),让民生实事的实施更加清晰,也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项目的进展能及时查看、及时监督。

  【暖心故事】

  实事项目敲定的背后

  民生实事,关键在“实”,每一项、每一件都必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今年的十方面民生实事包含医疗卫生、教育助学、养老帮困、关爱儿童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多个领域。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为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民生实事,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处四级调研员吴静波心潮起伏。

  这不是流感疫苗首次被纳入民生实事。2020年,“对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自愿免费接种”就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后,相关举措一直在实施。

  今年,它位列所有民生实事的第一件。“以前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年龄要在70岁以上,现在是60岁以上;以前要浙江户籍,现在面向所有居住在浙江的人员。”吴静波话语平静,但他和同事知道,这迈进的“一步”并不容易,足见浙江要让这件实事惠及更多群众的决心。

  近年来,社会上各类流感高发。接种疫苗,尤其对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能大大降低流感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在我国,大家接种流感疫苗的意识普遍不高,浙江老年人2019年流感疫苗接种率仅约为5%。

  接种率为什么不高?5年前,卫健部门做过一次调研,群众有两种声音——“认为不必要”和“疫苗要自费”。当时,台州、海盐等地已先行探索由政府买单为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群众意愿越来越强了。

  经过多年努力,近4年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人数均超出预期,去年最终全省受惠人数超203万,是原定目标的1.5倍多。

  舍得投入,尽力而为。在财力可承受、可持续的前提下,今年的民生实事多了些“跳一跳能够到”的事。自愿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覆盖人群预计将达500万。据测算,光疫苗经费就要1亿多元。

  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头,也想在群众前头。

  62岁的杭州市民周宝昌,这几年都会关注省两会上公布的民生实事项目。今年,“为全省重点人群免费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又一次被纳入。他觉得这是政府给百姓筑起的一道生命健康屏障。

  省疾控部门发布过一份调研报告:2019年我省结直肠癌死亡病例9000人,位居所有癌症死亡数第4。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主任、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说,结直肠癌是国际上公认能通过筛查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因此,对重点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是不少老年人的“刚需”。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三级调研员谭永忠介绍,今年将完成200万例50至74岁目标人群的筛查任务,重点筛查60岁以上人群,并在往年筛查基础上,对“既往筛查阳性或40至49岁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并存在多危险因素,且主动要求筛查”的居民予以筛查。

  周宝昌87岁的父亲,去年恰好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发现了肿瘤。所幸发现及时,周宝昌的父亲不用开刀,在内镜下就切除了肿瘤。父亲的经历,让周宝昌对“结直肠癌筛查”格外关注,得知被纳入了今年的省政府民生实事,他准备尽早去检查求个安心。

  类似让群众眼前一亮的民生实事项目还有很多:“在公共场所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1万台”“实行全省医保参保人员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基层门诊签约报销比例”“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新增参保人数2000万人以上”……

  对浙江来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就要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好地方便群众、造福群众。谋划的民生实事更要如此。比如“实行全省医保参保人员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基层门诊签约报销比例”这一项。

  近年来,不少山区群众搬迁到县城,享受到就医便利的同时却发现,受到原有家庭医生签约限制,无法在签约地以外享受同等医保报销待遇。

  去年6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到遂昌调研,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以遂昌为试点,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打通政策、机制、数据等壁垒,当地2.3万余名异地搬迁的山区群众吃到了同等医保报销待遇的“头口水”。舟山也随即展开试点,将受益人群扩大到全市所有医保参保人员。这次列入全省的民生实事项目,更多群众可以受益。

  民生实事都是老百姓牵肠挂肚、切身有感的关键事,政府公布后,有关部门已在抓紧落实。“从‘一件事’上升到‘一类事’,今年这件民生实事推广到全省后,将依托全省‘智慧医保’系统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功能,让所有在浙江参加医保的人员都共享成果。”省医保局改革发展处副处长龚奕说。

  【代表委员建言】

  办得如何群众来评

  言必行、行必果!年度民生实事的郑重公布,只是第一步。“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难事办妥”,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也是群众满意度、获得感的来源。

  “民生实事抓落实,既要有均衡共享的‘标准化’,也要有结合实际的‘差异化’。”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赵志荣说。

  他打了个比方:“标准化”像是提供了一个普适的共同框架,确保民生实事基本的公平和效率;而“差异化”则是在这个框架内抓落实,要针对某个具体情况作出个性化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群体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和农村,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群众对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有不同需求,“一刀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不一定有效。“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时,通过‘差异化’制定项目标准,可以更精准地解决现实问题。”赵志荣委员说。

  对于这一点,省政协委员、嘉兴市民政局局长徐剑东深表赞同。在去年省政府民生实事的养老帮困中,提到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但嘉兴有关部门在调研中发现,除了机构养老的群体,当地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于是嘉兴因地制宜,在新增880张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的基础上,依托具备居家上门服务条件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按照“适老化改造+智能化终端+定制式服务”的思路,为有居家养老需求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让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类似养老机构的服务。

  正是考虑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

  民生实事,解决一个问题,更要破解一类难题,这才真正称得上高质量完成。

  省人大代表,舟山市定海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林剑彪说,定海区人大已连续三届接力监督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构建了“综合协调、每月报告、常态联络、科学评估”全过程监督体系,以代表视察、专工委分工督查、听取专题报告、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实时跟进监督,确保项目的保质保量。

  如今,“点赞”或“拍砖”,浙江人民对民生实事的成效越来越具有发言权,能像网购那样进行“好差评”。

  省政协委员、共青团宁波市委副书记张军说,民生实事要“叫好又叫座”,通过长达20年民生实事相关机制的实施,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方面已取得不俗成绩,现在应更多去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体验。

  造福一方,取信于民。“把群众期盼的事办好,就是获得群众信任的最好方式。”省人大代表,江山市新塘边镇勤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荣威认为,省政府每年用心用情办理的民生实事,也为基层如何更好地为民服务作了表率。

  这几天,有不少村民给姜荣威代表发信息,问她什么时候回村。“省两会结束后,我们村两委班子也要抓紧商量,把之前在村里走访时收集到的加强庭院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等群众建议,作为村里的民生实事项目确定下来,以最快速度让村民‘梦想成真’。”她说。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4年,一张美好生活的崭新蓝图已徐徐展开……

来源:浙江日报    | 撰稿:钱祎 陆乐 沈烨婷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