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央行将指导主要支付机构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居全球第一,给民众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对于习惯于银行卡和现金支付的外籍来华人员来说,有时就会遇到移动支付方面的不便。那么,外籍来华人员在移动支付时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问题1:支付软件不支持境外信用卡绑定
数据显示,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移动支付已成为生活中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刚来中国的外籍人士遇到的第一个支付使用难题就是支付软件不支持境外信用卡的绑定。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机构未开通相关的跨境支付服务。
蚂蚁集团跨境业务总监朱绪刚:跨境支付服务,不管是业务模式还是风险管理方案,都要充分设计,来兼顾便利和安全,需要监管部门进行指导。
2023年7月以前,外籍来华人员不能用海外信用卡绑定软件进行移动支付,大大影响他们在华旅游、生活的体验。
随着需求的增大,2023年7月,为解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问题,微信和支付宝相继宣布全面开放绑定Visa等主流境外卡,并升级相关服务,初步解决了绑卡支付的难题。
问题2:移动支付认证流程过于烦琐
以微信支付为例,由于微信本身设置有保护用户信息及防范黑灰产的通用规则,其中包括注册登录需要其他用户协助验证等步骤,这对于刚刚落地的外国人来说很难独自完成。
为中国人设计的认证流程,外国人用起来自然水土不服,难以适应。对此,相关支付软件已在试点注册时新增使用国际信用卡进行安全验证,没有线上好友也可完成安全验证。
此外,为消除外籍人士对实名认证、绑定信用卡的顾虑,支付宝还开通了累计消费3500元以下免去提交身份认证的简易支付程序,微信支付也对此正在开发新产品。
财付通跨境支付产品总监戴海勇:现阶段的一项工作是简化绑卡支付体验,为不愿意使用外卡直接支付的群体,提供短期的来华零钱服务。只要把一笔钱充到临时来华零钱服务中,就能使用这里的资金进行各场景支付。这项产品会在3月份正式推出。
问题3:支付额度受限
由于资金安全等要求,使用支付软件时,支付限额也成为外籍人士支付时碰到的一个难题。有游客想进行大宗消费时,扫码支付会受到一定数额的限制,让他们不能大气地“买买买”。
财付通跨境支付产品总监戴海勇:设置额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国际卡不被一些恶意商户盗刷,是出于为外籍人士资金安全考虑。根据交易大数据分析,我们有把握对不同场景设定不同额度,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让他们的实际需求得以满足。
随着境外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门槛逐步降低,使用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数百万名境外来华人员使用了移动支付,尤其是2023年第四季度,境外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显著提升,累计交易近3500万笔、金额50亿元。
问题4:支付成本高
还有不少外籍来华人员反映,支付成本太高,每笔消费用户需要支付3%的费用。据了解,3%的交易费用实际上是国际信用卡组织收取的,目前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单笔交易200元以下由平台承担,用户无需支付外卡交易手续费。
那么,交易200元以上的相关费用有没有办法降低一些呢?据介绍,目前监管部门正在和国际卡组织进行沟通,针对中国市场是否能够降低外卡费率。如果费率能降下来,对进一步优化收费体系将有较大帮助。
多部门出招
切实解决外籍人士支付难问题
为强化现金服务基础保障作用,2023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引导经营主体保持现金支付服务的渠道通畅,重点关注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需求。
刷信用卡仍是境外人员最熟悉的一种支付模式。2024年2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正式启用,为境外来宾在抵京后,第一时间提供境外银行卡刷卡、扫码支付、外币兑换等服务。
此外,为满足境外人士的刷卡支付需求,截至2023年底,上海已开通支持境外银行卡的POS机超3.65万台,覆盖商业、文旅、机场车站等场景重点商户。
3月1日,国新办举行“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便利性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央行负责人表示,将指导支付机构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提高绑卡效率,简化身份验证安排,切实解决外籍人士支付难的问题。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问题涉及商务、金融、文旅、交通、外事等众多领域,影响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工作体验。如何让外籍来华人员获得更好的感受,才是核心问题所在。在吹风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协同配合,细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央视新闻 | 撰稿:辛文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