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机场”就选址报告等公开招标。项目预算金额800万,分为机场选址和可行性研究两个阶段,着实让不少网友好好期待了一把。
作为“中国最强地级市”,没有民航机场一直都是苏州心头之痛,这次招标让人暗呼,苏州人民自己的机场终于来了?
然而事实上,此机场非彼机场。
本次招标针对的是“苏州通用机场“,加了“通用”两字,意义大不相同。
不同于常见的民用运输机场,通用机场更多是专门承担除个人飞行、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以外的其他飞行任务,包括医疗救护、航空摄影、气象探测、空中巡查、人工降水等。因为其多用来起降小型飞机、轻型飞机、直升机等民用航空器,所以具有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等特点。
苏州这次机场的招标并非是冲着民航运输,而是为了发展低空经济。
所谓“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低空经济”,并将其视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增长引擎,发展低空经济也被提到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高度。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早在多年前就开始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近期各地再次重申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性。
上周,浙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谋划建设民航强省、发展低空经济工作。会上提到,要发挥浙江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产业配套等优势,全力以赴推进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同时在相关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对于作为承载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通用航空,浙江在顶层设计文件中也有大量着墨。《浙江省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要推动浙江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到2025年,浙江全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9个,通用机场数量达到20个以上,基本实现全省航空服务全覆盖,“市市有通用机场”。根据各地发布的项目消息来看,这一目标正在稳步实现中。
江苏作为制造强省,在低空经济上也紧紧抓住风口。根据《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江苏要集中力量发展通航整机及无人机产业,旨在成为“通用航空强省”。
2月初,苏州发布《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力争到2026年,将苏州打造成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而在通用机场方面,到2026年,苏州将构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成1——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统筹引导企业开展垂直起降点建设。这次通用机场招标,正是苏州完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之一。
上海则是用一种更“亮眼”的方式展示了近期成果。2月底,上海籍的“空中出租车”,学名叫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珠江上空惊艳亮相,将深圳到珠海的70分钟通勤时间缩短为20分钟。
上海目前明确提出要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金山、松江、杨浦等区正积极布局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以eVTOL为代表的科技产业,未来有望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安徽则是制定实施《安徽省发展低空经济主要任务清单》,清单化推动低空经济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同时研究制定《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安徽省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2024—2027年)》等一系列文件,一体化全链条谋划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安徽已经连续两年举办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发起成立的安徽省通航产业联盟吸纳成员单位129家。据安徽发改委公布数据,2023年,安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突破400亿元。
长三角作为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拥有多重优势的区域,未来将继续发挥其科技创新和产业汇聚的力量,成为低空经济在应用、立法等领域先行先试的“火车头”。而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也势必会为区域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成为发展新的引擎。
来源:潮新闻 | 撰稿:李超然 | 责编:俞舒珺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