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富与治安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2004年,浙江省委高瞻远瞩擘画实施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开启了平安中国建设省域先行实践之路。
20年来,浙江把平安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之路,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倍的同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成为一以贯之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从“保一方平安”到“促长治久安”,融入平安中国的伟大实践,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生动注脚。
“两张报表”始终在案头、心头
江南春早,之江大地活力奔涌。地处杭州湾V字形拐点的钱塘新区是浙江首个、杭州唯一的省级新区,也是杭州融入长三角的主阵地和主平台。2023年,钱塘新区投资增速、规模两项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一。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连续三年排名全国前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20年来,这两张报表始终在我们的案头、心头,跟分析经济形势一样,也时刻分析社会形势。”钱塘新区党工委书记金承涛说,有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才有经济发展的蓬勃向上。
每个月,浙江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会收到两份报表,“平安报表”列出群众最关心、影响安全感的指标,很多地方还以不同颜色标示出“好”“不到位”“问题突出须尽快解决”等各种信息,反映情况的“晴雨表”就是社会治理的“责任单”。
浙江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卫中强说,20年来,浙江走出了两条曲线,一条是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提升的“上行线”,一条是各类案事件持续下降的“下行线”。据统计,浙江全省刑事案件总量从2004年的50.9万余起下降至2023年的23.9万余起,实现连续7年现发命案全破。社会稳定韧性更强,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的1.1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8.2万亿元,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浩瀚东海,活跃着一批“瀛洲红帆”调解船,在中国最大渔场所在的舟山群岛,人民调解助力打造“平安渔场”,2017年以来,“红帆船”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81件,调解成功率100%。“红帆船”还是海上互助互救机制的主力,至今红帆船队已开展各类抢险救灾423次,组织安全生产自查累计88次。2022年9月,海上有船遇险,“浙岱渔
11492”船老大沈华忠在接到协助救援指令后,立即放弃作业,逆水到达事发海域,成功救起“浙嵊渔05119”16名落水船员。
作为市场沃土,浙江有大量外籍客商和创业人士活跃在新经济、新业态一线,近年来,越来越多“洋娘舅”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派出所发动成立了一支12人的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和民警联动参与矛盾调解,既保平安又促发展。
“老百姓的‘心上事’就是党员干部的‘上心事’。平安安定与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一起抓,才有了今天浙江人人感同身受的安全感。”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魏明说。
浙江省委负责人表示,平安浙江建设20年来展现出旺盛实践生命力、强大变革重塑力、广泛社会影响力,是“八八战略”引领浙江精彩蝶变的生动体现。
坚持“大平安”理念,坚守人民主体立场
作为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高茶梅的身影活跃在绍兴市越城区书圣故里社区的角角落落。她带领热心退休群众组成的“台门义警”队伍,调解“家长里短”、摸排安全隐患。
类似“义警”队伍在府山派出所辖区有10支共2000余人,警民协作守望相助,“我们深切感受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府山派出所所长杨光坚说。
“平安浙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广义“平安”,建设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治安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内的“大平安”建设体系。坚守人民主体的基本立场,充分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是平安建设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
据统计,目前浙江有平安志愿者队伍3.5万余支、230余万人,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1.7个。全省共建成群防群治力量200.7万人,义务性治安巡防人员124.2万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95.5万人。
宁波市鄞州区打造线上线下阵地集群,构筑“鄞和”协同治理阵地和平安志愿者联合会,培育出“老潘警调中心”“文娟工作室”“宋大姐工作室”等品牌,研发“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轻微刑案和解”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群众网上预约、系统自动派单、网下就近调解”新模式,化解了一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2023年,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2万余起。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6%,诉前纠纷化解率提升至89.21%。“春风化雨”信访志愿行动已参与接待来访群众3000多批次,实现重复信访率全省最低。
平安建设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平台。浙江提出“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把百姓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围绕百姓关切和“急难愁盼”,推动平安可触可感。
浙江以维护校园安全为教育发展之基,先后建立了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全省大中小学4A级以上“平安校园”已达80%。拥有师生总数达8万多人的浙江大学最近联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平安校园建设基金和“平安校园工作室”。浙大安保处处长蔡荃说,学校通过完善多途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组建多圈层的矛盾发现调解队伍,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治理格局。
丽水市缙云县是浙江山区26县之一,远离县城的山区村社急救能力一直是短板。县医院派车至最偏远的山村需要1小时左右。缙云将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实事,组建统筹全县急救资源的120指挥中心,2022年开始运行后大大增强百姓安全感。该中心负责人陶雄伟说,中心打通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智慧流动巡回车等急救资源,山区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从40分钟缩短至13分钟,力争达到患者“上车即入院”。
针对“舌尖上的安全”,浙江各级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2023年依法起诉769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89件,同比上升31.90%和45.36%;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启动助企惠民“十件实事”,推动实现2024年底免费提供食品百姓点检服务6万批次以上。
深化科学治理,高水平融入平安中国建设
20年平安建设,是一条从“小平安”到“大平安”、从管理到治理、从治标到治本的不断演进之路。浙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专项治理,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活力和秩序、韧性治理和刚性治理等关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结合,不断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
夜幕中,位于杭州市滨江区宝龙城广场的数据智能岗亭,执勤民警收到了一条“异常”情况推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依靠机器人、无人机等传输数据,配合地面常规巡逻、人工核查,安全隐患可在最短时间内被一线智能作战单元识别处置。“通过积极践行‘预防警务’,我们要在‘无感’中建设安全感。”杭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
科技创新、智慧赋能持续助力数字化社会治理。2021年以来,浙江公安深化“公安大脑”建设,一体推动技术、机制、体制三轮驱动的数字化改革。杭州亚运会期间,“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安保新模式呈现出“数字城市”的魅力。借助“公安大脑”,杭州142公里亚运数字专用车道根据赛事车辆的通行速度和密集度,实现“专道专用、社会借用”,高效统筹赛事、城市交通。
浙江正持续迭代以平安基础工作、社会风险识别与管控、执法与司法、监督制约与服务为核心,以全域数字法院、数字检察、“公安大脑”、数字国安、数字司法行政等为支撑的数字法治体系构架,牵引平安法治一体协同推进,实现新的跨越。
在持续深化科学治理中,浙江各项司法质效指标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底,浙江实现连续7年现发命案全破,案件发案量连续20年下降;近3年,浙江推进少捕慎诉慎押,诉前羁押率低于全国水平;2023年浙江全省法院收案量121.8万件,比2017年下降49.2万件,连续6年稳步下降。宁波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顺大说,20年来,平安建设与各项事业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抓平安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和谐的理念在政法干警中已深入人心。
平安浙江建设20年来,浙江各地党政干部普遍认为,平安建设得越扎实、越完善,浙江发展就越有信心、越有底气。余姚市委书记傅贵荣说,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要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作为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今天的平安建设仍需在更广阔的维度持续探索,在应对非传统性风险、新的甚至未知的挑战中完善。近年来,围绕经营主体、企业家的获得感、安全感,浙江持续推动法治护航营商环境行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浙江重拳惩治侵害民营企业权益违法犯罪,起诉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秩序等犯罪3709人,同比上升48.06%;同时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深化行动,积极探索在重大复杂案件、重点企业和涉外企业案件中的适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钱江涌潮,浙江这一平安建设的省域探索汇入平安中国宏伟实践的大海奔流。
浙江省委表示,下一步,浙江将高水平建设平安中国示范区,为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撰稿:辛文 | 责编:张逸彬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