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 专题 新经济 曝光台 中国访谈 中国三分钟 冲浪特殊资产 潮评社 温州 绍兴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庐 文娱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新闻详情
多地“天价墓”引热议,杭州墓葬生态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 | 2024-04-09 14:21:58    

   清明期间,高价墓地、资源紧缺等话题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部分一线城市经营性公墓价格持续上涨、供应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墓地陵园信息服务平台墓团网4月1日发布的参考价计算,上海的墓园平均起售价最高,达到9.99万元左右。此外,鉴于用地资源的紧张,不少公墓还推出了花坛葬、壁葬和树葬等新的模式。

  那么,杭州市内的经营性公墓资源现状如何?生态葬目前推行得怎么样?为此,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杭州市内几家经营性公墓的工作人员、相关从业者和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朱胜进。

  十万预算买不到上海的规格墓

  供需矛盾加剧,墓价居高不下

  “清明第一天,早上六点半就从徐汇出发了,没想到去苏州那么堵,开了将近三个小时。”清明期间,一位上海的读者告诉潮新闻记者,她从上海出发前去苏州扫墓,在墓园外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在如潮的车流中,不乏上海的牌照。

  她回忆道,自己几年前来扫墓的时候,这个墓园里还只有传统的立碑墓,而如今,壁葬、花坛葬等新形式也屡见不鲜。“墓地就像公寓房一样的,楼上楼下价格还不一样。”

  在上海某社交平台上,关于“80后、90后还会买墓地吗”的话题引起热议。“上海的亲戚们,如果买墓地,十几万只能买到太仓去了”“现在上海附近像样点的已经毛30万了,还要指望儿子按时交管理费”“妈妈说买个墓地花二三十万的不划算,还不如留给我,我听了好难受”……高昂的墓地价格,成为了人们的痛点。

  4月7日,潮新闻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上海某墓地代理,并询问对方在10万元的预算下是否可以订购到墓地。客服表示,在上海市内,这样的预算只能选择花坛葬、树葬等节地葬模式。“如果想要传统立碑墓,只能到江苏太仓,或者浙江的安吉、绍兴这边。”

  据了解,节地生态葬和有墓穴的传统立碑墓不同,是指将逝者的骨灰以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壁葬等方式安葬,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客服提供的参考资料显示,上海市区内双穴节地葬的价格根据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在道路边上的双穴树葬价格为48800元到52800元之间,而造型具有艺术感、将骨灰盒按照新型小箱竖放的双穴花坛葬价格则高达268800元。

  在上海市内,有的双穴生态葬墓地价格也高达26.88万元。

  除了基础的墓地费用以外,潮新闻记者注意到,家属还需要支付土地费、管理费、刻字费、照片费等零散的费用。

  针对“高墓价”问题,早在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黄一飞就曾作出回应,他表示,上海市现有的经营性公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多年消耗,可用土地日益稀缺,而上海市常住人口大幅增加,导致市民群众对殡葬资源的需求与经营性公墓土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经营性公墓的墓价逐年上升。

  同时,他指出,上海市公益性安葬设施的不足,人口的深度老龄化以及市民群众对传统墓葬的偏好,也加剧了供需矛盾,令墓价居高不下。

  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朱胜进认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天价墓地”现象背后,反映了城市土地资源的紧张和供需关系的失衡。“墓地资源的稀缺性主要源于城市空间的有限性和土地规划的严格性,而价格的昂贵则与土地成本、墓地服务费用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他表示,墓地价格的上涨,还与公众对墓地位置、环境、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提升有关。

  杭州经营性公墓价格总体平稳

  低价“生态葬”走入人们视野

  “天价墓”现象引发关注后,有杭州的读者询问潮新闻记者,目前杭州的公墓资源状况怎么样?会不会出现要排队预定的情况?潮新闻记者在对多家杭州经营性公墓工作人员的采访中发现,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杭州的情况有所不同。

  据杭州半山公墓副主任袁忠强介绍,目前该公墓的供应能够满足民众的需求。与此同时,居民们的观念也从传统的“入土为安”发生了转变。“像壁葬的话,这几年出售的量是有明显增长的,从今年一月份到现在的话,估计(卖出)有四五十个。”

  袁忠强告诉潮新闻记者,半山公墓墓地的价格在3万多到6万多元不等,“大家可以在合适的价格区间内选择不同墓型的墓地。”萧山区慈福园陵园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陵园内传统立碑墓的价格主要分为5万多和7万多元两档,主要区别在墓的造型、材料等方面,“近两年差不多都是这个价格,想买的话直接来现场选即可。”

  袁忠强称,2021年以来,半山公墓已建成4000多个双穴壁葬墓位,目前出售了近600个。“主要双穴传统(立碑墓)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土地基本上用完了,我们现在主推的也是节地生态葬。”杭州市余杭瓶窑公墓工作人员也向潮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公墓还有余量,但土地有些不够用,在扩建中。

  杭州钱江陵园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陈杰说,近几年,钱江陵园的公墓价格有上涨也有下调,总体比较稳定。“市场的需求、接受程度以及墓地的位置和环境,决定我们的定价”。他介绍,根据位置和环境条件,传统立碑墓的价格在6万到15万元之间,而像壁葬这类的生态葬则更具有价格优势。

  多家公墓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杭州购买墓地需满足老人年满80周岁、或有病危通知书和死亡通知书的条件之一,不满足条件无法提前购买。

  “虽然杭州并未出现‘天价墓地’现象,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也日益紧张。正因如此,浙江省在殡葬行业的管理和规划上,非常注重节约土地资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朱胜进告诉潮新闻记者,自2016年全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文件《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浙江省积极响应,大力推广生态葬,目前已在多地设立了生态葬区。

  在浙江,生态葬正吹起绿色殡葬新风。比如,余杭区径山竹茶园大力推行生态安葬模式,致力于打造“是墓不见墓”,集旅游和生命纪念于一体的园区。“我们希望契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打造一个以旅游为主题的新型生命文化纪念园区。”杭州径山竹茶园总经理魏小微说。

  除了节地生态葬外,作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杭州市还进行了“AI+殡葬”模式的探索。今年3月26日,浙江安贤园推出省内首家数智缅怀场所,集个性化告别仪式、AI人工智能、疗愈祈福、纪念日追思等一系列服务功能于一体,改变传统治丧的固有程式化模式,打造专属的缅怀空间。

  数智缅怀现场。 图源受访者

  “创建此空间的初衷,是想通过高科技赋能我们这个古老的行业,打造一个于逝者和家属的专属缅怀空间,让殡葬和生命教育通过全新的载体得到更正能量的传播。”浙江安贤园副总经理单璐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接下来团队会从科技和人文两个角度入手,进一步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家属通过他们的服务和产品让感受到温暖。

  “薄”与“厚”争论依然存在

  应当如何看待“身后事”?

  在“天价墓地”的争议中,“生态葬”作为一种更环保和经济的殡葬方式,闯入了公众视野。而墓葬方式的变迁背后,也是人们生死观的变迁。

  在朱胜进看来,中西方殡葬文化存在显著差异,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个性化,殡葬方式多样且灵活;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家族观念和传统习俗,殡葬方式相对固定和保守,“入土为安、厚葬的理念根深蒂固”。

  “许多人不选择生态葬,主要还是出于不太想改变家族、亲朋间流传已久的丧葬习惯的考量,同时也有部分从众心理,存在来自身边人的舆论压力。”单璐说。

  在她看来,生态葬并不意味着薄葬或者随随便便葬,“每一次生态葬都有它独特的仪式感”。

  面对“生态葬”的“薄”“厚”争论,考虑到公众接受程度的差异,一些机构对生态安葬的形式进行了区分,以满足不同接受层次公众的需求,杭州径山竹茶园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家属的接受程度,骨灰盒有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的选择。”魏小微介绍,即使是保留骨灰的安葬形式,呈现出来也是景观式的,而非传统的骨灰盒,“比如是一个竹笋的形状,和自然融为一体”。 同时,与传统葬式相比,占地面积也更小,约占0.29平米。“对于这种葬式来说,生态主要体现在节地化和景观化。”

  径山竹茶园推出的竹林葬。图源受访者

  尽管移风易俗并非易事,但“生态葬”正逐渐成为更多人的新选项。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旅游和墓地结合的园区,听起来可能很难想象。”魏小微告诉潮新闻记者,2019年园区刚成立时,许多人并不是那么接受,觉得和传统认知不一样,有些阴森。“近几年我觉得有明显的变化,许多人趁着扫墓的机会来这里踏青郊游,清明节变成了家族聚会的节日,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

  单璐也有同感。她告诉潮新闻记者,浙江安贤园在2000年就推出了全省首届树葬。虽然传统墓型还是当下大部分人的选择,但随着生态节地理念的推广、移风易俗观念的深入和生态产品水平的提升,“群众选择生态节地产品的增长率越来越高。”

  据单璐介绍,接受这种葬式的人群,通常心系环保、认同节地理念,受教育程度不尽相同,老师、医疗、生物、哲学等高等教育背景的人群相对较多。

  在魏小微看来,公众对生态葬接受度的改变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逝者和家属在思想上更加开明开放了,“另一方面,我觉得也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分不开。”

  2019年1月1日,杭州市民政局发布的《关于对杭州市区实施节地上台安葬对象予以奖补的通知》正式实施,选择生态安葬的逝者与家人可获得一定的补贴激励。按照目前市级和区、县(市)出台的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实施江葬、壁葬、格位存放等方式的对象家庭,将获得2千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补。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公众对生态安葬的接受度的确在逐渐提高。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加注重环保和个性化,对殡葬方式持更为开放的态度。”朱胜进说,但是要完全改变公众认知,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市民体验与缅怀礼厅的AI管家“小無”智能对话。图源受访者

  与此同时,“生态安葬的兴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人们对乡村的回归。”朱胜进表示,因为乡村地区拥有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更为宽松的土地政策,更适合开展生态葬等环保殡葬方式。

来源:潮新闻    | 撰稿:潘璐 见习记者 吴馥梅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

新闻投稿:184042016@qq.com    新闻热线:135 8189 2583